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古代天文学对恒星运动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所谓“龙抬头”,是指所有的昆虫经过冬眠后,开始苏醒。“龙”指的是东方的黑龙在二十八夜的七夜星象。农历二月初二,“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恰似巨龙昂首挺胸,故称“龙抬头”。在二月的第二天,人们通常会回到父母的家里,祭拜灶神,收集龙息,吃龙食,放龙灯,囤粮,剪头发。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在仲春月初,“毛”五行属木,卦为“地震”;在《九二》中,表示龙已经脱离了潜伏状态,已经出现在地球表面,浮现为一只萌芽的大象。

1,外梁墩

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是农村重要的农事节日。所以这一天农村人习惯早起用煤灰或草木灰在地上画一个圈,中间放食物,寓意新的一年丰收,财源滚滚。

2.向社会之神献祭

根据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成立一个社团进行祭祀,祈求土地神的回归。土地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家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

3、开采龙气

气是指精神上的气。2月2日早晨,人们应该早早出门,面朝东方,深呼吸新鲜空气。因为相传二月二日,龙会从东方升起,一般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面向东方,也就是青龙所在的地方,吸收龙息,称为龙息。

4.吃龙的食物

这一天,北方人大多以龙的名义吃饭,吃春饼叫“吃龙麟”,吃面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桂圆”,吃饺子叫“吃龙耳”。而一切都取和龙有关的符号和意义,寄托了人们祈求龙保佑的强烈愿望,除此之外,还会吃豌豆。

5.放上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部分沿江地区也有“放龙灯”的习俗。许多人用芦苇或稻草做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的小油碗,晚上放在河里或海湾里点燃,为龙照亮道路。

修剪头发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要剃头”,所以二月二最热闹的地方无非就是理发店了,因为正月有很多禁忌,首先是不允许剃头,很多人也希望在二月二剃头的时候能沾一点龙运,以此来一整年的吉兆。2月2日要理发,意思是“刮水龙头”。只有这样,龙威才能得到称赞,这意味着一年中一切顺利,好运总是会到来。

7.回你妈家去

旧社会,新娘正月不归,媳妇正月不出家。同时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嫁出去的女儿正月不能看父母的灯,看完公公就死了”,所以不允许正月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个多月了,姑娘思念母亲,母亲也思念她,于是二月二日,既是正月,也是吉日,可以回父母家了,由此诞生了二月二龙抬头接姑娘的习俗。

二月二日,龙抬头看古书:

1年二月二日,龙抬头,把元旦祭祀吃剩的饼炸了,把床炕熏了,叫熏虫,叫引龙,冲,虫出不来。——《帝都风光·卷二春节》

2.2月2日,也庆祝古老的中和节。今天,人们呼唤龙抬头。日食时吃饼的叫龙麟饼,吃面的叫龙须面。别在闺房里缝了,怕伤了龙睛。——《燕京岁》

3.二月二日,各村社都出钱,称为“拥军优属”。提个锅,抽取井水注入,说‘引水龙头’。——《大同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