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具体吗?(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意义:# 160;(l)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我们承认客观真理,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amp#160;(2)就人类认识的本质而言,完全有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接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如果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可知性,我们就必然认识到绝对真理;& amp#160;(3)就真理的发展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如果我们认识到认知发展的无限性,我们就一定会认识到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的正确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160;(l)从广义上讲,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范围和方面的正确认识,需要拓展;& amp#160;(2)在深度上,只是对具体事物的某种程度和层次的近似正确认识,还有待深化;& amp#160;(3)从过程看,只是对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需要发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在于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粒子。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无止境的过程,任何对真理的理解都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51.真理的具体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主客观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符合,受条件的制约,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充满活力。马克思曾经说过* * *资本主义必须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而应该坚持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层次改革,是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开放。可以说,这种“世界历史存在”就是最好的解释。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价值取向,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理想* * *唯物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走向失败。同时,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坚持的和行动的指南,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真正含义,没有准确把握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事实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必须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坚持把思想认识从过时的观念、实践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的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同时,解放思想必须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这就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成为主观思想,成为标新立异和脱离实际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今天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统一的、一致的。事实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阻碍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反而有利于其繁荣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社会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和揭示科学真理、繁荣和发展思想文化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将更加自觉地认识外部世界,努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的思维将更加科学,更加现实,从而避免或减少盲目性。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多元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论其精神生活多么复杂,思想文化多么多样,都必然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如果不是这样,社会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失去思想和灵魂。没有主心骨,各种思想文化就无法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并不意味着多样性不统一,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需要不同的音符来表达,但只有将多样的音符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中,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意识多元化是辩证统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它是以社会意识的多样性为基础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大量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列宁说,马克思的理论“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研究、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各种新的思想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思想营养。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发展的,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争论和斗争中发展的。只有坚持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才能使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生动活泼,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文化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才能为马克思主义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和反对各种割裂甚至反对两者的观点,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思潮“自由化”的口号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企图照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搞“全盘西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旗帜下,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多元意识形态中的一元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坚决反对这两种错误思潮的同时,也要避免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否认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倾向。正确的态度是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的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也要强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