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独特的春节习俗
除夕“一夜两年,五小时分两年。”年轻时一醉方休,一夜风流。“在洛阳,只要你一提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三十岁,忍之年’。”“年之年也叫守岁。“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说,三十夜的民间传说,只要有毅力,就会等到神的女儿打开南天门保佑人间。如果你早睡,你将没有福气。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聊个没完,借此机会享受天伦之乐。主妇们摆好香案准备祭祀,点了一夜的灯笼,烧了五次香。晚上禁止大声喧哗,以免惊扰神灵;禁止拆柜,以免卷款潜逃;禁止照镜子拿木梳,以免看见“鬼”;禁止见刀剪,以免破屋;禁止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止倒便池,以免亵渎神灵。30晚你要把剩菜扔了,那叫明年的晚饭。大年初一早起要把剩饭剩菜扔掉,不止是个好兆头。80后过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全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临近0点,各路青年右手掂枪,左手握火,右脚踏出门外,左脚踏进门内,看着电视屏幕。电视屏幕上0点一到,千家万户燃放鞭炮,各种彩枪把天空装点得五颜六色。第一天,我弓着脊梁骨。”三十个孩子捏我的鼻子,第一天,我弓着脊梁骨。“上了年纪的南阳人都知道,“捏鼻子”指的是包饺子,“弓脊梁”指的是拜年。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老人张文祥说,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就开始出门拜年。张文祥说,拜年活动仅限于村里的人,年轻一代挨家挨户向他们祝贺。解放前都是跪在地上给长辈磕头,解放后主要是磕头鞠躬。拜年的人要给长辈说吉祥话,长辈要给拜年的人压岁钱。南阳方言称之为“压腰钱。”那时候,谁家孩子不给族人拜年,人们都会嘲笑他。”“这几年已经看不到大规模的拜年了,只有亲戚才会拜年。”谈到传统春节里人们拜年的盛况,老张曼文祥有些沮丧。他这个年纪,应该接受人家拜年了。宛城文化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拜年的习俗和守年夜饭有因果关系。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午夜放鞭炮,年兽的骚扰和危害已经消除。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开门互相祝贺,祝贺他们平安无事。过去,富裕的家庭认为拜年时互赠礼物费时费力,他们用名帖互相祝贺。这就是后来的新年贺卡。第二年初二,“初一”走亲戚,就是给同村拜年。从初二开始,过年最忙的事情就开始了,就是走亲戚。”所有亲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第七天我不出门,但是第八天以后朋友之间可能会互相走动。所以民间有‘七不出门,八不归’的说法。对旧俗颇有研究的漯河作家刘锦桃说。根据漯河的民间文献和民间记载,有证据考证清末民初当地的亲属。探亲顺序是:侄子去奶奶家,女儿随丈夫去娘家,然后去姑姑、姑母、姐姐家。除了特殊情况,我们都应该回去祭拜。据刘锦桃说,在漯河,正月初二,已婚的人和那些没有结婚和订婚的人都要去岳父母家走亲戚。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时候,有四样礼物是一定要带的:一是5斤排骨,象征着有骨气,家财万贯。第二种是莲藕,象征连成一体,成为一家人。第三种是韭菜,象征永久共存。第四是芹菜,象征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