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仲夏过后,五谷丰登”。今年夏天什么时候热?今年会是丰收年吗?

大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12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关于大暑,民间有很多说法。这是在三伏天,并毗邻仲夏时间。在不同的年份,大暑和盛夏的时间有早有晚。在某些年份,大暑先于盛夏,在某些年份,盛夏先于大暑。

过去,人们通过观察大暑和仲夏之间的时间,总结出一些谚语,如“仲夏之前,必是荒年;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仲夏过后,五谷丰登。”

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解释。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如果酷暑时间在盛夏之前,那么这一年就是荒年,预示着庄稼不会丰收。相反,如果酷暑时间在盛夏之后,那么那一年的农作物就会高产,丰收。

这句谚语为什么这么说?依据是什么?是真的吗?/你不说。今年的暑热是在节前还是节后?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详细地谈谈这些问题,大家看完之后都会有答案。

“仲夏之前,一定是荒年;仲夏过后,五谷丰登。”

酷暑是一年中最猛烈、最热的节气,三伏天的盛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个节气约为15天,盛夏时间为10天或20天。

如果酷暑提前到来,最热时期会更长。

比如酷暑节气在前,要过三天才迎来中节。假设中段是20天,那么酷暑加上中段的时间就是23天。

反之,如果夏季节气在后,则夏季节气时间计入中伏,也就是说夏季加上中伏时间只有20天。

这是什么意思?盛夏节气之前,炎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盛夏节气之后,炎热高温天气相对较短。

从土壤墒情来看,以前人们耕种土地,没有便捷的灌溉措施,即使遇到干旱,也无法灌溉浇水。如果那年雨水多一些,庄稼的产量可能会更高。如果那一年雨水不多,田地长期干旱,庄稼就不能正常生长,产量就会降低。

如果遇到极端年份,田地特别干旱,甚至可能会没有收成。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越长,田间干旱就会越严重,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通过多年的观察,人们发现,在盛夏前的几年里,天气炎热多,降雨量少,农作物产量低。

酷暑过后,高温天气相对短暂,后续降雨相对丰富,农作物产量相对较高。

因此得出“仲夏之前,必是荒年;仲夏过后,五谷丰登”这句谚语。

今年(2022年)的酷暑是在仲秋之前还是之后?

今年的夏季节气是2022年7月23日,今年的盛夏是7月26日。盛夏之前,属于“盛夏之前,必是荒年”的说法。

暑的节气是每年固定的,按照阳历的算法,会在7月22日,7月23日,7月24日。

但倒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倒伏是根据节气日期和主干分枝日期计算的。夏季至日后的第三个“更日”为始倒伏,为10天,10天后为中倒伏。

今年第一次俯冲的时间是16年7月,10天后是7月26日。所以今年7月26日进入俯冲。

我们来看看去年的情况(2021)。大暑节气为2021年7月22日,进入盛夏的时间为2021年7月,属于“盛夏过后,五谷丰登”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酷暑之前,一定是荒年;“仲夏过后,五谷丰登”这句谚语真的会实现吗?

如果放在过去,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或者在某些领域比较适用,但在当今社会已经不适合了。

今天的农业灌溉设施更加方便。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或者三伏天,天气炎热,田间土壤墒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灌溉浇水来解决。

所以,虽然今年属于盛夏之前的大夏,但也不用担心是饥荒年。有了良好的管理,庄稼会获得丰收。

然而,今年一些地区的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仍然是可能的。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