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那天。
中国古代没有公历,但有阳历。清明节最初是按照农历中的阳历计算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首先,农历不是简单的阴历,而是阴阳结合。所以中国古代有个阳历,就是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邓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动规律(其实就是地球公转规律)制定的。所以属于阳历。你要知道,这个阳历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准确的反映太阳规律的历法。公历(公历)也是阳历。所以好像是“以公历计算”。事实上,二十四节气对季节的反应更准确。每个节气在地球轨道上都有固定的位置。每一分钟都不差。公历在闰年前后会有一两天的误差。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两个至日”,即冬季的至日和夏季的至日。冬季至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白天最短;夏季至日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夜晚最短。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更容易测量。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冬季的至日,最短的是夏季的至日。规定从冬季至日到下一个冬季至日的时间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当时由于缺乏天文知识,平气按时间等分。从冬季的至日来看,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气,如:严寒、雨水、春分等。,叫做中气;其他十二种,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清朝立宪历后,太阳作为节气或中性气体在黄道上运行15度。
《荆楚岁时年谱》说:“去年冬节一百五十日,下了一场疾风连雨,称为寒食无火三日。”换句话说,从冬季至日到寒食,有105天的差距。百度百科原话:寒食节又称“无烟节”、“寒食节”、“百五节”,是夏季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换句话说,清明是在冬季至日的106和107之间。一个返回是365.438+079天。将回归年除以24再乘以7,就得到了清代立宪历前的清明时间,约为106.5天,与冬季至日106-107天之间的清明记录相符。但根据近两年的实际数据,现代的清明节距离冬季的至日是104.1,不过是在寒食之前。
比如2010的清明节是公历(现在的公历)的4月5日,寒食节是公历的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