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梦里的客人,但我在一天之内贪得无厌

最近读蒋勋的论宋诗,从南唐末年的统治者李煜说起。字里行间,李重光自亡国之日起一分为二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展开——从当皇帝的风流日子,到做阶下囚的孤独,最后因为言语中的“故国”二字触犯了毛的禁忌,被迫喝下毒酒而死。如此短暂的一生,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日后我这样的看客,都像是一场梦。

李煜的祖父在任时,渴望探索北伐。李煜的父亲登基后,关于北伐的心思就淡了。到了这里,他彻底抛弃了这种心思,享受着祖父和父亲留下的遗产。

李煜作为一个皇帝,更喜欢填词作诗,歌颂月亮等雅俗共赏的事情,对治国之道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他的前半生是在宫廷的荣华富贵中度过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玉楼春》中窥见他前半生的繁华:

在一个月圆之夜,宫廷正在举行晚宴。刚刚画完晚妆的宫娥,容光焕发,肌肤雪白。春殿中美女如云,吹笛声在大殿中缓缓回荡。一曲舞毕,衣又上,丝竹之声久久不绝。

当歌声结束时,月光更加明亮。风中飘着花瓣,醉酒的李玉倚着栏杆,兴致盎然。他立即命令随从熄灭红烛,自己骑上马,在清朗的月光下回家。

此词反映了李煜风流奢靡的宫廷生活。也难怪李煜在沦为阶下囚后写下了“打了几次才知道”这几个字。

李煜对政治事务漠不关心,更不用说人间疾苦和战场征服了。他习惯了茶的美好,但面对敌人的利剑,只能徒然叹息,无可奈何。

王国维在《人间花刺》中说李煜是“生在宫中,长在女人手里”。这种成长环境和他自身的特点注定了李煜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李煜的词,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在文学上享有很高的评价。王国维一直非常重视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成了大师,但视野开始开阔,情感变得深沉,于是成了文人之言。”由此可见,李煜的词对后世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清代赵翼在《山遗诗》中写道:“国家的不幸诗人是幸运的,他们被赋予了沧桑。”李渔来到这里,成了他家庭、国家、个人的不幸,创造了诗坛的幸运。

在亡国之前,李煜就像一个天真无知的孩子。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繁华。经历了亡国之痛的李煜,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以前的一切都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直到这个梦瞬间破灭成灰烬,人生的幻灭和苍凉在他面前铺展开来,让他无可避免。

李玉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亡国之痛,臣之辱,让这个本来就多愁善感的君主身心俱疲。李煜被俘后,日夜以泪洗面,过着悲伤的生活。从此,他的诗中没有了欢乐,只有对祖国的向往和永恒的孤独与失望。

李渔后期的词作中,我最喜欢的是《浪淘沙序》这首歌:

帘外雨声潺潺,春意渐淡。罗周冷得受不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梦里的客人,但我在一天之内贪得无厌。

不要一个人倚着篱笆,它是无限的,不在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流水没了,春天也没了。

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我听到了窗帘外的雨声,春天就要结束了。连锦被都抵挡不住第五更的寒意,连心都凉了。我梦见我回到了故国,一切都和以前一样。我忘记了现在经历的一切,在梦里贪图那一刻的快乐。

从栏杆上望去,雨中景色朦胧。我想念我在江南的故国。离开它是如此容易,但我从来没有机会回去看看它的脸。春随水走,天地合,我未来何去何从?

从睡梦中醒来的李玉,突然从生命悲伤的那一刻,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句话。

从这个词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宿命感。“梦中不知客,午后贪图享乐。”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死亡是每个人都会走向的终点,生命中所有的欢乐都会无声无息。我们既是梦想家,也是清醒的看客。这一生真的太短了,我们能在上面度过多久?

分享一下/高莹的单曲梦想:/song/75363/?Userid=546070505(来自@网易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