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在历法中正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24个特定节日,最初是由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方向决定的。
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文献《淮南田字训》中。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吸收到太初历法中,作为指导农业的历法的补充。
汉代及后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平均时间法”来划分节气。“平空”法是利用摄影测量学确定最短的冬季至日,将冬季至日与下一个冬季至日之间的日期分成十二等份,称为“中气”,再将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分成等份,称为“节气”。
平均每个月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平准法”是一种时间平均法,每个节气的间隔约为15天。计算中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均匀运动。用“平衡气”的方法划分节气,始于冬季的至日,止于大雪。
扩展数据: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三种季节、物候和气候变化。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秋分、立冬、冬季至日。其中立春、长夏、立秋、立冬统称为“四立”,意为四季的开始。
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有五个:小暑、大暑、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有七个:雨、谷雨、白露、寒露、初霜、小雪、大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有四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立春是从天文学上划分的,但在自然界和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花儿是芬芳的。春天是生长,是耕耘,是播种。从立春迎来春天开始,已经有几千年了。
立春,中国冬季和春季的分界线(当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达到65,438+00摄氏度时,视为春季),从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在这条线以南的地区,立春有时会有春天的味道,但中国93%的土地仍是冬天,而在黑龙江,通常是在漫长的夏季,谷雨中迎来春天。
说到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往往会上升或增加。早春作物生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耗水量增加。要及时灌水追肥,促进生长。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