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刘岱
以前扫墓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穿柳。“清明不穿柳,死后转黄狗”。清明柳树文化中,柳树插坟,树枝插门前,柳条插轿子或童裙,因为柳树生命力强。试想,如果今天扫墓的人都有种树插柳的习惯,每年不知道要染绿多少荒山。
“燃烧的行李”
所谓“包袱”,是指孝从师洋送到阴间的包裹。我在南植店买了所谓的“裹皮”,写下收钱死的禁忌,焚香捧烛,然后在门外焚化。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能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认同一些在家祭奠的旧习俗,可能会大大缓解每年扫墓路上的拥堵,节省大量社会资源。
清明节的起源
说到清明节,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史书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逃亡,过着艰苦的生活。跟着他的介子从他腿上割下一块肉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一个君主(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奖赏了所有跟随他流亡的追随者,但介子推拒绝接受奖赏。他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已经黔驴技穷了,所以他不得不放了火烧山。他以为介子推会孝顺母亲,一定会跟母亲走出来。谁知这一把火把介子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不得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背诵/吟诵诗歌
曲水曾是上思的主要活动。杯子就是杯子。让杯子从水的上游漂过来。当它在客人面前流动的时候,你可以一口气喝完,然后背诗。历史上王羲之、谢安等人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修馆活动,《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次聚会所写的序。试想,每到清明节,在民间尤其是青少年中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必然会让他们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慢跑、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和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食冷餐对人的伤害,我们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所以,这个节日是一个有特色的节日,既有悲伤的泪水去扫墓,也有踏青的欢笑。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就是拉皮绳,动。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最初被称为钱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在古代,秋千是用树枝做的,并用丝带系住。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脚踏的秋千。打秋千不仅能增进健康,还能培养勇气,深受人们特别是孩子的喜爱。
踢球
弓是一种橡皮球,球皮是皮革做的,球里塞的是羊毛。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流行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训练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