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节气的起源和传说

至日节气的起源和传说

夏季至日,在古代也被称为“夏节”和“夏至日节”。在古代的夏季至日,人们通过向神献祭来祈求灾难和繁荣。《李周·官纯》载:“随着夏天的到来,去当地的东西。”在周代的夏季至日祭祀上帝意味着清除瘟疫、荒年和饥饿死亡。《史记》记载:“在夏季的至日,人们用音乐和舞蹈来祭祀土地。”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夏季至日始于宋代,官员有三天的假期。在辽代,这一天被称为“夏季至日日”,妇女们进入五彩缤纷的球迷给对方一个遗产(辽史)。在清代,它也被称为“夏季至日日是一天的转换,太阳,第二天和最后一天被称为“三个小时”,所以人们小心翼翼地生活。

所谓的夏季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我听说夏天的至日之夜很神奇!仲夏夜12点,所有的精灵都会出来玩。如果他们听到人们在那一刻许下的愿望,他们会帮助人们实现这些愿望。精灵们还会在你的眼皮上滴下一种魔法药水,让你爱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人。

夏季至日节气的由来

夏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规测量日影。在夏季至日的这一天,太阳的影子最短,所以它被称为“夏季至日”。《遵宪手稿》说:“昼为北,昼为长,影为短,故称夏至日。往好里说,是极好的。”最早的节气确立在至日的夏天,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夏季的至日是小麦的收获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一个好年景。因此,夏季至日作为一个节日,被列入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中。《李周·官纯》载:“随着夏天的到来,去当地的东西。”在周朝,夏季至日祭祀神灵,意为消除饥荒、饥饿和死亡。

夏季至日字面上的意思是夏天来了,但这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是开始变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此时还在继续保存,没有达到最大时间。俗话说“大热天在三伏天”,真正的高温天气是以夏季至日和立秋来计算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全国各地气温最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至日之歌--漫长的夏天。

在中国农历中,“九”是一个习惯性的杂节,包括“冬九”和“夏九”。其中“冬九九”流传甚广。它从冬天至日的那一天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每年有九个九和八十一天。3月9日和4月9日是全年最冷的季节。

“夏九九”从夏季至日的那一天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每年有九九* * *八十一天。同样,3月9日和4月9日是全年最热的季节。与《寒冬99》形成鲜明对比,可惜流传不广。事实上,《九九之夏》确实生动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写在湖北老河市一座王宇庙大殿榆树梁上的《夏日至日九十九首》。全文为:盛夏至日入初九,羽扇在手;2918年,我摘下皇冠,戴上纱巾;3月27日,出门出汗;四、九、三十六、露天滚席;5945年,秋如虎;6954、入寺纳凉;7963,在床头摸床单;8972,半夜找被子;9981,打开柜子拿棉衣。

北方农村《夏日99》的歌是:19-29,粉丝寸步不离;3927、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5945年,树木在微风中翩翩起舞;6954,来不及乘凉;7963,晚上睡觉埋单;8972,小心别着凉了;9981,大家都在找棉衣。

《夏99》这首歌虽然没有广为流传,但比冬99的适用范围更广。除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所以《夏九九》这首歌没有《冬九九》的地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