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4看书,更深入课堂!
——《无声的革命》读后感(1)
这一期,我选了《无声的革命》这门课。
我选择这门课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佐藤学。六月底,我刚刚在河南省教师读书会分享了佐藤学的另一本书《教育方法论》。我感觉自己对佐藤学的教育思想略知一二,所以选这门课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因为教这门课的老师是新网师范学院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他是啃读者的倡导者(他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叫“啃读者”),我觉得我平时读的教育理论的书太少了,如果能跟郝院长认真啃一本教育理论的书,会是很大的收获。第三个原因是看到《无声革命》的课程负责人是方老师。我是在郝晓东老师的一篇文章《学习像颜》中认识她的。从这篇文章里,我读出了方老师的坚持,读出了他宝贵的时间,读出了他认真写打卡日记,画思维导图的正确学习态度。我想接近她,向她学习。我上这门课的时候发现我们县几个新老师的学习伙伴也上这门课。多好啊!遇到什么困惑,也可以分组讨论!
暑假生活漫无边际,读书断断续续。今天刚看了这本书14-18页,也就是“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主观错觉的温床”这一章。
看了这一章的内容,看了佐藤教授列举的日本小学课堂的各种教学形式主义,联系到我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开始感到不安:啊?原来这些我认为司空见惯,早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就是形式主义!
首先是姿态。所谓“手势”教学,就是教师让学生用游戏中常用的“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之前发言的同学就给“布”,不同意就给“石”,要提问就举“剪刀”。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姿态怎么会被贴上“伪主观”的标签。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手势挺新颖的,比我常见的“愿意举手”的手势更好,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看了佐藤教授的分析,我恍然大悟:“手势”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只能向老师做手势的被操纵对象。这种教学将课堂上的对话与日常对话割裂开来,使之成为一种人为的游戏。
第二是什么束缚了思维。“手势”在操作上限制了学生,被迫使用“手势”的学生放弃了思维和情感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如果只能同意或不同意,就排除了一开始就不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恰恰是这种模糊多义的观点,在教学中具有最高的价值。只有尊重这些模糊、多义的意见,才能在课堂上树立起个性多元的意识,让大家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达到更丰富、更深刻的层次。
佐藤教授说:“使用‘手势’的老师似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思想或观点应该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清楚。大点声!“再清楚一点!”是教室里最常用的词。“的确,我又一次被他说中了!我就是这样一个老师,不理解学生犹豫不定的发言的价值,也不理解复杂的情绪滋生微妙的、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思维、矛盾和冲突的价值。在我的课堂上,那些思考速度慢或者用不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思考的同学,也会被贴上“理解速度慢”、“说话不积极”的标签,被我无视,被我善意地冷落。
从教20多年,似乎还是庸俗,误以为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就是好教学的“主体性”神话。感谢佐藤教授,他的话唤醒了我——所有的创造行为都是来自不确定语言的探索行为。不确定的话能深入其他同学的内心,有真正的说服力。
第三是主观的错觉。在这方面,书中提到了上课师生打招呼的形式主义。比如班里传出的“站起来!敬礼!”我们开始,到“站起来!敬礼!”结束。虽然我上课跟老师同学打招呼很委婉,但是直到看了书上的内容才知道我现在跟老师同学打招呼还是形式主义。有没有更好的师生问好方式?当然有。比如今年暑假,西峡县的余老师就和我们分享了他开设的两门语文课:1。喊口号。课后,老师喊“语文课”,学生对接“欢乐流淌!”。没有死板的问候,也给了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语文课是快乐的。这样就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2.诗句相互接触。一上课,老师就站在讲台上随便说一句古诗(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可以复习一下最近学过的古诗,什么季节可以学什么诗词,什么诗词可以融入二十四节气等等。),学生可以评论下一句。如果老师说“山遮白日”,学生答“海纳百川”;老师说“江南岸的春风是绿的”,学生回答“明月几时照我?”...用这个开场代替师生打招呼,文化氛围浓厚,也让学生复习古诗词。重要的是学生喜欢这种形式。
今天看了这一章的内容,才知道我也是一个追求伪主体性的老师。在我的深层意识中,我有一种轻松便捷地控制课堂、维持秩序的欲望,这与学生的活动或内容无关。我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我反思:我要在教学中摆脱只想达到快乐目标,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含糊其辞。我知道我是站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度过“快乐时光”,而不是我的独角戏。我应该追求的不是一个演讲生动活泼的课堂,而是一个用心听讲的课堂。只有在“相互倾听的课堂”中,各种思想和情感才能通过演讲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的。不练武,到头来一无所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如听力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我很喜欢徐志摩《告别剑桥:寻梦》里的这首诗?拿着一根竹竿,漫步回到更绿的草地!今天,我想说:梦想!啃一本书,在教室里更深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