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纳西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纳西族是古羌人的后裔,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原住民融合。由于纳西族方言的差异,出现了纳西、那、那日、那汉、那若等多种自名。这些说法在读音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姓都是“Na”;西、恒、稀、日都是“人”的意思。在中国文学中,纳西族还有其他一些称呼:莫某、摩梭或莫某(“某”读作“苏”)。那么纳西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微信名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也普遍信仰“三花”,成为一个多信仰的民族。东巴教是纳西族特有的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在东巴教中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书、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乐器以及各种祭祀仪式。

一般来说,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和戈巴。东巴(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具有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书写形式比甲骨文更原始。它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仍然存在的象形文字。东巴纸,东巴文字的载体,是古代东巴专门用来书写东巴文字的。它的工艺纯粹是手工作坊,只有出自这个作坊的东巴文才是原汁原味,魅力无穷。东巴纸是何先生的祖先在300年前发明制造的。何先生在失传10多年后,恢复了东巴纸的制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书画纸、装裱、高级名片、浮雕书签、草压活面藏经纸等系列。其精致的质感和防虫的特性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纳西族过去信仰东巴教、喇嘛教和天、地、山、水等自然神,用农历记录年份。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当地汉族的节日几乎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祭祀活动。那时候家家都要杀猪,做酸肝,酿米酒。除夕夜会杀鸡炖猪头祭拜灶王爷和祖先。吃饭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碗筷也要放在餐桌上,以示家人团聚。

最隆重的仪式是“纳西祭天”,一般在正月或正月中旬举行。届时需要选择祭祀场地,东巴教将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落,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为祭司。每期节目都将由东巴演唱,加起来将近一万行,形成一首气势磅礴的长歌。并依次宰杀喂上天的猪。每家每户都要捐出大麦和小麦来酿酒和做鱼饵。第三者的爱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族,由于汉文化对雍正1723年还乡政策的影响,婚姻上也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和父母包办婚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决定,媒妁安排,牛、羊、猪、酒联姻。婚姻讲究的是汉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比如对家,三从四德,夫唱妇随。丽江的纳西族和汉族、藏族通婚很多。在民族内部,不同姓氏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一家族的人通婚。结婚通常要经过订亲、邀酒、婚礼等程序。

大多数纳西族男人和女人在节日期间社交。青年男女相识后,通过媒人,双方父母结婚。男方请媒人给女方两杯茶,四六盒糖,两升米。有的地方加两片盐表示山盟海誓,表示订婚。订婚时会安排婚宴,婚礼持续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将举行宴会。桌子上有八个人,接下来的八个人由新郎跪着邀请坐下,然后播放音乐,端上食物。当第三道菜上桌时,婚礼就开始了。在第五道菜上,新娘和新郎向客人敬酒。宴会结束后,主人和亲戚要站在门外给客人关门。

在一些纳西族地区,至今仍有“抢婚”的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留,体现了女性对住夫家的宗法制度的反抗。妻子要坚守住在娘家的老传统,男方会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婆家的愿望。现代社会的“抢婚”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真正的抢夺,而是男女之间的一种默契,以“生米煮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人非常重视信用和忠诚。他们一般不会在意客人因为不了解纳西族的风俗礼仪而犯的错误,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平等和信用。所以和纳西族人交往最好直接说明他们有什么要求,不要欺骗他们。在普通的房子里,大多数人喜欢白天在檐廊下,晚上在正房里招待客人。如果在木屋里,就在火塘边。虽然没有严格的座位区分,但是讲究尊老爱幼,男女有别。比如餐桌上或壁炉旁,被称为“八大”或“格格鲁”,是老年人的优先座位。所以,只要纳西族人家里有老人,即使主人邀请,也要把“前八”让给老人。吃饭时,老人、长辈要先入座,不得主动占位。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打招呼。有老人的时候不要跷二郎腿。

会见客人和吃饭场合要坐直,切忌大声喧哗、猜拳令、踩桌轨。主人在敬酒、烟、饭时,要碰一下手,表示感谢。吃饭的时候不要把筷子竖着放在饭里(只有死人烧香的时候才会出现),敲筷子,翻菜,一个接一个的夹菜。一般要叫别人一起动筷子,先拿一次,停一会儿,咬一口再拿第二筷子。注意节约,不要浪费粮食。把剩菜留在碗底是不好的。

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允许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房”,也不好过问“阿霞”的事。炉子里的灰不能翻。祭天、祭祖、祭战神时,禁止外人观看。忌穿越站在大门口的“地”石和“色”石,忌穿越火坑。年轻人不允许在火坑边脱鞋晒脚。当你在火坑旁取暖时,会听到“火笑声”来添柴,寓意添财发财。切忌坐在门槛上,在屋檐、灶台边吃东西,切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家里不允许放情歌,不允许孩子玩没有熄灭的棍子或炭头。一是危险,二是据说他们会做噩梦。我公公不准进我媳妇的卧室。

有人出门远行或做生意时,不能和出门的人一起扫地,日落后也不能扫地。客人不允许扫地。客人离开时不要马上关门,而是把他们送到门口。不宜在公共场合晾晒女性内衣,裤子、裙子也不宜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晾晒。避免戴帽子,扛锄头进厨房。

晚上生火回家。不要点燃里面的火。晚上回家先进火塘屋,忌先进卧室。早上不要说晚上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也不能越过缰绳或鱼竿。避免吃不带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和砍伐水源林。避免反手给人加饭加水。避免喝别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花节”的人,要事先洗手,穿过杜鹃花等树枝点燃的烟火堆,以示去污。除夕不洗脚,团圆饭不洗碗。避免在除夕夜将已婚女性留在家中。正月初一,禁止陌生人进屋,禁止妇女早起。历史上纳西族信仰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物质的原始宗教。

纳西族-简介: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四川的未夕、中甸、宁蒗、德钦、延边、盐源、木里和西藏的智康。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族的一支,三世纪迁徙到丽江。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有20万人,内部可以互通。东部分为三个部分,各有各的方言,相互之间很难交谈。

早在1000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和Goba,一个音节的字,是世界上还在流传的罕见的民间象形文字。用这种语言写的书叫做& gt中国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他国家有1。大概1,000份。1957年设计了基于拉丁字母的音标方案,现在广泛使用中文。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土豆、小麦、豆类、棉花和大麻。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发展起来了,“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在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型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羌人南迁的一个分支。纳西族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帖木儿人的一个部落名称。其祖先在《晋朝史记》中称“漠沙夷”、“漠沙”,意为“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移到岷江上游,然后向西南迁移到雅砻江流域,再向西迁移到金沙江上游。到了唐朝,他们聚集在丽江和永宁,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统治。三国时期,内部已经有了阶级划分。初唐时设立了《越析诏》(研磨部分诏书),是六大诏书之一,后被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千家万户的磨坊主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坊主后来与白族人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入了纳西族。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陆续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的封建土司职位,其辖区基本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清初,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必须根据民族意愿命名为纳西。纳西族在自身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7世纪的东巴文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写成的东巴教经典《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纳西族-礼仪

纳西族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情感交流、逆境和* * *,讲究礼尚往来。尊老爱幼是纳西族的美德。老人在家庭中地位很高,很受尊敬。遇到天灾人祸,婚丧喜庆,亲戚朋友,村民都会主动帮忙,不计报酬。好客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每当他们打猎回来,所有在卢的行人都会得到一份他们的猎物。客人上门,主人会做六八个菜招待。如果村里或家里有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身打招呼,热情让座。在家里,年轻人应该先照顾老人的饮食和睡眠,并为他们提供洗脸和洗脚的水。这种美德代代相传。

纳西族-节日

纳西族用阴历来标记年份。主要节日有“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的“米拉会”,夏历七月中旬举行的丽江七月会,又称“七月骡马会”。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几乎与当地汉族的节日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祭祀活动。

除了过年,纳西族还有很多祭祀活动。最隆重的是“纳西祭天”,一般在正月或正月中旬举行。到时候需要选择祭祀场地,东巴教会教人做祭司,轮流宰杀喂的猪。每家每户都要捐出大麦和小麦来酿酒和做鱼饵。祭祀时,全牲献祭,在场的人都要洗手持香立正。祭祀结束后,用猪血灌肠,猪头和内脏煮汤,煮好后按户食用。大祭祀三天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小祭祀。还有“祭三花(土地公)”。纳西族人认为三朵花属于羊。每年的2月8日、8月,羊节,都要祭全羊,丽江地区的纳西族要带着火锅去风景优美的地方野餐。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举行祭拜神女山的活动,这是一个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群众性节日。这一天,身着盛装的人们聚集在狮子山下烧香,喇嘛们念诵佛经,人们向女神供奉酒肉水果,磕头膜拜。

二月初八,北岳庙会在纳西语中称为“祭三花”,也是纳西族向自己的民族保护神或战神祭“三花”的传统节日。北岳寺因玉龙山得名南诏北岳,玉龙山脚下建有三座寺庙。相传古时候,一个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了一块奇怪的雪石,并把它带回了家。当他到达现在的寺庙遗址时,雪石非常沉重,他休息了一会儿。再想背下去,雪和石头都搬不动。人们认为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庙祭祀。从那以后,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白色盔甲,头戴白色头盔,手持白色长矛,骑着白马的神,并经常显示他的灵魂来保护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纳西人认为三花是本民族最大最权威的神,属羊。每年二八月初八是羊日,要以全羊作为隆重的纪念。庙会期间,是山茶花初开的时候。那时,将会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烟火和鲜花,人们会野餐,信徒会烧香磕头。这次庙会的庄严和气氛在丽江所有庙会和节日中名列前茅。

纳西族-婚姻习俗

永宁的纳西族自称摩梭人。直到今天,他们仍然保留着婚姻和家庭中的母系传统。在过去典型的摩梭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的血亲——祖母和她的兄弟姐妹,母亲和她的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子女和母亲的姐妹的亲生子女,才算是外人。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地位突出,父母都是长辈高的女性。她也是家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一个家族的世系是按母系血统计算的,财产也是按母系原则继承的。

适应这种母系家庭的婚姻制度通常被称为“A-note”婚姻。“一张纸条”的意思是“朋友”和“伙伴”。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娶。不同母系血统的青年男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选择心上人。只要彼此开心,就会互赠手镯、皮带等礼物,开始共同生活。因为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生活和生产,所以男子必须在夜幕降临后拜访他的母亲家,并在第二天早上匆忙返回他的母亲家。同居生的孩子随母姓,由娘家抚养。男人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权利和义务。因为这种婚姻家庭在经济等方面没有必然联系,所以男女离婚是很自由的。只要女方拒绝探视或男方停止探视,“阿珠”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纳西族-服装

纳西族受汉族影响较深,男装基本与汉族相同,穿长袍、夹克或双排扣上衣、裤子。女装,除了有些地方有穿裙子的习俗,已经改为穿裤子,而是整服。它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女子穿大绣袍,腰宽,前及膝,后及胫,外加马甲、西裤、褶腰、船形绣花鞋。衣服多为蓝、白、黑三色,领子、袖子、翻领上绣有蕾丝,简洁大方。已婚妇女头上挽一个发髻,戴一顶圆形纱帽,未婚妇女戴一条布头巾或一顶黑丝绒帽,头发编在脑后。

纳西女装最有特色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上面并排排列着七个直径约两寸的绣花圆形布圈,每个布圈上有一对挂钉。关于这种服装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更通俗的说法是代表七星,意为“戴星戴月”。据说那一圈布上用丝线绣着细密的星图,挂着的道钉代表着星辰的光芒。传说古代有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族姑娘,名叫英姑,与旱魔搏斗了九天,精疲力尽而死。为了表彰英姑姑娘的勇敢行为,白沙三多用雪景龙吞下的七个冷太阳做了七颗圆圆的星星,戴在英姑的上衣上。后来纳西族姑娘模仿英姑,把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是,纳西族自古以来就把青蛙视为智慧之神,可以解人之困。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迹。

纳西族-饮食

纳西族人一日三餐。一般早餐吃馒头或水煮粑粑,中餐和晚餐比较丰富,有一两种炒菜、咸菜、汤等。,而且我们喜欢吃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汽水。无论平坝还是山区,蔬菜种类繁多,四点钟就该上市了。山区广泛种植马铃薯、黄瓜、瓜豆,并制作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的传统菜肴“发酵松茸”,是用松茸盖,发酵肉酱,蒸熟作为祭祖的特色菜肴。

在古代,纳西族人以牛肉、羊肉、牦牛肉、饲养的小麦、稗草和园根(曼青)为主食。此后,在汉族和白族的影响下,农业迅速发展,生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丽江坝区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食。泸沽湖。年中,盐源、木里纳西族以稗草、青稞、玉米为主食,辅以养子、大米、小麦、土豆。丽江坝区村民在前屋后面种菜,自己吃。猪肉大多做成腊肉,尤其是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可以保存几年到十几年不变质。出去工作的时候带上巴巴或者巴巴寺。吃饭时围桌而坐,冬天喜欢挪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吃饭。

勤劳节俭的纳西族喜欢喝酒喝浓茶,吃酸、辣、甜的食物。泸沽湖的摩梭人,无论男女,都喜欢抽一种未成型的“兰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灵里玛酒”。家庭主妇每年杀猪后都要做腊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波的琵琶肉,湖谷湖区的酸鱼、鱼干都很好吃,是纳西族招待客人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典型美食有:丽江火腿粑粑、麻布、雪莲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烧烤粑粑等。

纳西族-建筑

纳西建筑古朴典雅,丽江古城四方街最具代表性。整个建筑群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上的门、窗、牌楼都是雕刻精美的图案,题材丰富,线条生动,形象逼真,显示了纳西族人民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丽江古城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另一方面,泸沽湖边摩梭人的木窝棚,是整根原木堆成墙,木块劈成板做成瓦。整个房子不需要一颗钉子,也不需要一块砖,不仅冬暖夏凉,而且抗震。四合院直接反映了它的婚姻形式、家庭组织和宗教信仰,是母系社会的一种形式载体。

纳西族-禁忌

纳西族人热情豁达。具有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说脏话。骑马到村里之前一定要下马,不要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不要踩三脚架,不要跷二郎腿;进纳西族人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和女孩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房”,不能打听“阿霞”,不能在厨房里翻烟灰。祭天、祭祖、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切忌坐在门槛上用刀斧砍门槛上的东西。有的地方还避免在家唱山歌、吹口哨;吃饭时避免敲碗筷、翻菜、连续摘菜;禁止污染水源,禁止砍伐水源林,禁止猎杀进入家中的小动物。不要在黎明杀牛、装马、装公鸡;避免吃狗肉。

纳西族-宗教

纳西族普遍信仰东巴教,也有人信仰喇嘛教。

“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即巫师和祭司。东巴文化与东巴宗教密不可分。东巴教是唐初纳西族在原始巫术的基础上吸收藏族文化而形成的。东巴多才多艺,集文字、绘画、歌舞于一身,所以他们成为纳西族古老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传承者。

纳西族普遍信仰东巴教(永宁又称“达巴”),是一种受西藏明教(黑教)影响的原始巫术。多神崇拜、山川风火等自然现象视为神,非病死者、敌人视为邪灵。生病,婚丧喜庆,都要请东巴念经。东巴没有寺庙,都是专职农民。纳西地区也是佛教(禅宗)和喇嘛教(密宗)的交汇地。红喇嘛教寺院从藏区传到丽江,山僧寺从内地传到丽江。所以纳西族也有信仰佛教和喇嘛教的,也有信仰道教的,构成了一个多宗教的民族。

东巴教是纳西族全体人民信仰的古老宗教,起源于原始宗教。它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自然崇拜为基本素材,以祭天、丧葬仪式、驱邪、防灾、占卜为主要表现形式。

东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饰,仪式非常复杂。全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小不一的祭祀活动,主要分为祭祀、丧葬、灾难、占卜、命名五大类,其中以祭天最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