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十四节气~越具体越好!谢谢你...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历法是阳历,而中国人更多使用农历。农历又叫夏历,夏历又叫阳历对应的阴历。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四季的概念。战国时,魏人石申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包括28星和5星运行关系的星图,标志着中国天文学新纪元的开始。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的。这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方便起见,以365天为一年,每四年设置一个闰月,将原来28天的二月增加到29天。
农历是以月亮盈亏的周期为准,大概是29天12小时44分4秒。所以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真正的农历一年只有354天,比阳历少11天。为了让它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两三年就得加一次。目前在科学的指导下,闰月的设定是比较准确的。
为了全面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期就用“土归”的方法确定春分、夏至日、秋分、冬至日,并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顺序,将全年分为24等份,并给每个等份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夏、大夏、立秋、初舒、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大寒。每个节气大约相隔半个月,分为十二个月。月初称为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降雨和霜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气候长期观察、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业耕作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比较适合黄河流域的农业活动。
自西汉以来,二十四节气被世世代代用来在不违反农时的情况下指导农业生产,根据节气安排农事,进行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农事活动。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非常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为了便于记忆和赞美,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曲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