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以什么周期为基础的?
农历是基于月相的循环。
农历,也就是我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即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个月相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的热带年作为一年的长度,并增加了24个节气和设置闰月,以使平均日历年适应热带年。
现行阴历在1970后改名“夏历”为“阴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推算,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编制与颁布》。
使用新日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历月等于满月。
农历是基于月亮的盈亏周期。一个新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为354或355天,比公历年(又称回归年、太阳年)的365或366天少11天。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的国家标准《农历编制与颁布》,朔日是农历月初一,也就是说每个农历月初一必须是朔日。每个农历月份都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的农历部分。
农历的意义
1.传承文化: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通过农历,人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节日和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指导农业生产:农历以农时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和气候变化划分时间,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历,人们可以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弘扬民俗文化:农历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与农历有关。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