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据专家介绍,清明节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天津市天文学会会长赵之珩介绍,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本是代表物候的节气,在春分后半个月。此时春意已浓,艳阳高照,杨柳低垂,草木葱郁。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正是农忙农忙的好时候,所以有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树不如清明”,“清明雪歇,谷雨霜歇”。后来因为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比较近,根据古人“冬至日十六日为清明”的说法,寒食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常把寒食延至清明。因为寒食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习俗。清明节不搬烟火,只吃冷食。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关于清明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斗指乙,意为清明。”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节气,二是节日。二十四节气演变成节日的主要原因是“清明”。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扫墓的节日。扫墓,俗称上坟,流行于唐代。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和哀悼死去亲人的习俗仍然被继承。清明节,也称为青年节。按照阳历,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是人们郊游的好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宋代最为盛行。赵之珩说,在清明节这一天,放风筝、拔河和打球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南北丘墓田多,清明节不同。”清明节是中国人表达对死者哀思的特定时间,扫墓祭祀是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沿袭了几千年的烧纸烧香方式,与强调环保、文明的时代精神越来越不合拍。那么我们今天哀悼什么呢?古人云:“万物生长之时,清净明亮,故名清明。”也许是更符合清明节优雅而深刻的节日精神,我们以环保而文明的方式追悼人们,让他们洗去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