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有哪些习俗?
1,忙碌的一年
从“腊八”到腊月二十四,是提前为过年做准备。农民开始酿酒,商店开始购买年货(尤其是祭祀用品,如香烛、纸马)供应王石。手工艺工人瞄准市场加工春节所需的物品,如香炉、烛台、锅碗瓢盆、儿童玩具等。
普通人需要制作或定制新衣服新帽子等等。市场越来越活跃。为了防火防盗,人们开始在晚上的集镇上“敲钟”,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
腊月二十四,开始“除尘”。也就是将庭院内外,家具家电都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清洗。掸掉屋顶角落的蜘蛛网,挂上烟灰。铜和锡做的香炉和烛台也用香灰打磨。室内窗明几净,家焕然一新。二十四号到除夕的清洁卫生工作应该是“四四事”,就是除尘、换衣服、理发、洗澡。
“除尘”之后,正式进入“忙碌年”。农民开始宰杀猪、羊、鸡鸭,挖沟捕鱼,蒸馒头,倒年糕,酿酒。镇上的人们也开始准备春节菜肴。无论城乡贫富,几乎家家都会炒“福彩”。有的还煮鱼冻豆,炒花生,蚕豆,爆米花,炒米饭还有给孩子炒花生和米糖,等等。
老定制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不营业。在年底之前,人们要在节日期间购买各种物品,俗称“处理年货”。首先,有用来祭祀神和祖先的香烛、纸马之类的东西,称为“请发大财”,然后是门神、对联、喜帖、鞭炮、米、面、油、盐、酱、醋、烟、酒和糖。春节是茶叶和食品的最佳销售季节。很多人想用更少的钱买尽可能多的五颜六色的茶点。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茶店将各种茶叶和食品组合包装。优质的组合叫“上杂”,一般的叫“中杂”,价廉物美,流行一种元宝形的竹篮包装。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店铺就开始算账收债,一直到除夕午夜。亲朋好友也开始互赠礼物,不外乎鱼、饼、人、烟酒,被称为“新年礼物”。毛女婿会给岳父岳母送礼,还有很多精美的礼物。主要是酒,糖,鱼,肉,剩下的是运气好酌情加的,受礼人也是回赠的。
2.倒蛋糕
农民称蒸年糕为倒饼。蒸饼有一个饼模,是方形的,分成几个长方形的单元格。底板刻有凹字,一般为“傅、陆、寿、、蔡”、“状元”、“五子入科”。这种蛋糕模具农村农民很少带,大多是蒸饼师傅给农民倒蛋糕时带的。镇上的居民带着自己的米线去蒸饼店加工。蒸饼师傅先取一点食用“洋红”(一种红色添加剂),与米粉屑混合,撒在饼模的凹槽里,然后在每一个型模上放一个大小相等的框,倒入米屑,直到框满为止。然后用薄木板刮平盖好,再移到锅里蒸。蒸笼上叠着几个蛋糕模具,蒸笼里的热水沸腾了。当蒸汽上升到最高水平时,通常称为圆煤气。稍等一下,你就可以放下它了。这时案板上铺了一大块湿布,饼就倒在湿布上,故名“倒饼”。一块块长方形的小粘饼,四面用红色字母和红色边框突出。当热气耗尽时,将双手放入冷水中,将两块蛋糕无文字的一面放在一起,做成一个蛋糕。这种饼也叫粉饼、盒饼。
还有一种糌粑,过年的时候经常被本县曹埠、新店的农民蒸。长而方,两端嵌有两条红色条纹,很像过去农民织的布巾,所以又叫“巾饼”。此外,狄公地区的农民还经常蒸一种糯米糕,很大,长约40厘米,横截面为15厘米见方,重约2公斤。蒸一个蛋糕可以吃很多次。
3.蒸馒头
腊月初,农民开始把小麦磨成面粉。到了腊月末,选一天发酵馒头,就是把准备好的发酵水拌成面粉。这个发酵剂必须发酵好。农村有句话:吃好馒头,多打拳头。意思是说,在说酵的时候,一定要握紧拳头使劲揉,有的干脆用脚踩,这样酵才会做好,馒头才会又圆又韧又好吃。冬天天冷,要把准备好的酵母放在浴缸或坛子里,盖上棉衣,垫好。这天晚上,当发酵物生长时,你就可以蒸馒头了。按照民俗,最忌讳的馒头来了。这样一来,人们蒸出来的馒头就不那么圆润松散了,甚至还很结实生。所以在农村,知道谁家蒸馒头,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这一家。如果真的要走,也只是站在一旁对着主人喊,从不进家门。农村蒸小笼包也是邻居蒸的。前一天,每个人都称了面粉,并带来了,它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发酵。蒸馒头的时候,带上锅和柴火。女人揉面团,做馒头。蒸带馅包子的话,自带混合馅。家家户户的馒头都是从笼子里掉出来的,要拿出几个给大家尝尝,看看谁家的馒头又脆又好吃。
农村的包子大多是从别人家借来的蒸笼,只要十几户人家有一个蒸笼,就可以周转。腊月,有了蒸笼的农民会早早把闲置了一年的蒸笼洗干净,准备给邻居借。笼主按照各家各户的约定安排作息时间,蒸到腊月二十八。家家还蒸笼时不忘放满满一抽屉馒头,以示感谢。
4、请送纸马。
所谓“纸马”,是旧社会的一种祭祀用品,即用木刻印在纸上的菩萨像,又称菩萨纸。过去,遍布地岗老街的“纸马店”也是当地商业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去“纸马店”置办年货,也叫“请大财”。农村的大户人家在腊月初专程上街请年货。镇上的商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前“请发财”。一些老字号的“纸马店”,顾客相对稳定。这些店铺都有详细的顾客名单,早有准备,而且还会根据需要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香品。
要大餐的话,一般是两个人在大农村上街。你要了之后,他们就把它带回家。中午纸马店请你吃一顿丰盛的午餐。大部分的城镇在晚上都会被邀请到家里,提着灯笼。有的人用篮子扛回家,有的人用竹筏扛回家。纸马有三种规格:光面纸是上桌,65面纸是洋桌,最好的是金龙桌,下部填上额为圣柜,非常壮观。还有一种简单的只有一半大小的“纸马”,用一点纸衬代替“上额”。这是老百姓求之不得的经济型“纸马”。
纸马的数量和品种因人而异。通常也有一些行业是祭神祝寿的,这是他们需要的。比如正月初五,请财神为召公元帅祝寿。5月13日请“关帝”;5月18日,请“全天”;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请观音;6月24日请问雷神等等。平时对号入座请“纸马”,同样大香大烛,鞭炮齐鸣祈求神灵保佑,消灾减福。除了“纸马”,还要为神灵提供香、烛、元宝、黄元等祭品。晚上请上门,先把标有会馆名字的灯笼挂在会馆门口。然后,大的分配在圣柜(有祖宗牌位和神龛的柜子)。
除夕之夜,先人的遗骨先挂起来,称为“挂容”(先人遗骨由长子保管)。同时,“纸马”要按规矩摆放,“家堂”要摆在合适的位置,其他的要按顺序摆放。然后,上枣、柿饼、红饼、圣馒头,点上大香蜡烛,放鞭炮,祭拜。第一次全家要按辈分祭奠。如果这个家庭有人在外生活,即使交通吃紧,也要赶在春节前回老家与家人团聚,“慎终追远”。祭祀后的“吊容”,还要由老人详细讲述家族历史。这不同于“清明节”和“七月半”的烧经仪式,而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祖”仪式。
一般人们祭拜纸马到正月十八(灯笼落下),也就是感谢上帝。当时先把祖先的遗骨取下来,由长子保管,然后把圣柜上的“纸马”全部放在天井中间的火盆里,用柏枝和黄表送上天(焚化)。有些人直到二月初二熄灯才感谢上帝送来纸马。
春联
5.贴春联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贴对联。以前农村人经常请现在有文化的人写春联。这几年镇上关门的时候,经常是私塾先生在街上摆个小桌子,案上放纸笔砚台,各种万能的春联和福字用细绳挂在身后供人们选择,更多的人是按照买家的要求现场写春联。
春联种类繁多,按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反串、春条、斗方。贴春联,俗称“贴对联”,一般在除夕(或二十九)贴。“门芯”贴在门板上端中央;“门框对”贴在左右门框上;“异装”附在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斗金”又叫“门扇”,是一种方形菱形,常贴在家具和影壁上。屋外农家乐、猪圈、羊棚里的米柜、粮库,大多倒贴一个方形菱形的“福”字,或以“金”字为基础将“招财进宝”四个字(均为繁体)合为一字,有的上下连为一字,表达祈求富贵的愿望。
6.粘在门上
冥王的传说是申屠和雷宇可以捉鬼。后来,人们把申屠和雷宇的肖像画在两块红木板上,挂在门的两边,以辟邪。因为古人认为桃木为五树之精,能降伏一切鬼怪。农村的门神多印在石头或木头上。秦包书一脸白净,一脸喜色,手持铁锏,贴在左边;尉迟敬德有一张黝黑的脸和愤怒的脸,手里拿着钢鞭,贴在右边。武将门神除秦、外,还有赵云、马超、薛等。除了武将门神,还有民间门神和祈福门神。公务员的门神大多与升官发财有关,而祈求门神则与多子多福、延年益寿挂钩。有时两者是成对的,比如天官(或状元)护法,往往和送子的女神配对。此外,还有喜神、呵呵二仙、刘海和幸运男孩。门神的画也是五颜六色。有的戴虎盔,有的穿龙袍悬挂,有的是年画,还加了一些吉祥物,如爵禄、蝙蝠、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谐音“爵Xi,马宝平”以祈求好运。门神和春联都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从最早的驱魔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