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关
南昌四县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
南昌的龙舟赛各有特色,但以安义县最为壮观。
安义县石壁乡、万埠镇、龙蟠镇的龙舟赛,自明代以来颇有名气。每年五月初五,成千上万的人在安义的辽河岸边观看,等待乡镇的龙舟比赛开始。上午9点左右,辽河上的龙船正在争先恐后地划桨前进。龙舟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白色和绿色的,这使得200米宽的河面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宏伟画卷。古人有竹枝词为证:“五月的刘桦五月红,雄黄号角古风满,童装绣丝,万步金龙封。”
制作元宵节。
正月十五在历史上叫“上元节”,南昌叫元宵节。南昌人管它叫元宵节,过了十五就热闹了。
在元宵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必须吃元宵,元宵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
吃完元宵,我们开始做灯。
南昌周边县的农村元宵灯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龙灯,包括龙灯、板凳灯、关公灯和采莲灯。最长的板凳灯由1000多个板凳组成,人数超过1000人。跳舞时板凳灯整齐划一,非常壮观。湾里区太平乡的关公灯笼由100节竹子组成,每节竹子上插着各种由小山竹制成的灯笼,非常漂亮。解放后,元宵节增加了各种民间歌舞。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挂灯。每个村子里的彩灯彻夜通明,鞭炮声和嬉闹声不断,吵了一夜。就像民间传说的:“三十夜火,十五夜灯”,一直吵到正月十六。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开始拆除腊月里搭起的祭坛,放好灯,举行送神仪式。仪式结束后,春节活动告一段落。
蒙山寻梦。
蒙山,原名峰,位于新建县蒙山湖畔。此峰陡峭,绿树成荫,现为南昌著名景点。
据史书记载,晋燕兴元年(公元263年),蜀国被金吞并后,刘备的孙子举家逃往四川避难。这里的地形危险而隐蔽,他决定在这里定居。的母亲罗氏看出大势所趋,劝归顺金。后来,刘虎被封为广惠王,他的母亲罗氏被封为谢青夫人。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金所灭,败兵从新建的西山逃走,勾结当地土匪作乱。后来,他们被刘虎所灭,被现在的王朝命名为汪涵。他们居住的山也被命名为汪涵峰。刘虎的母亲罗氏经常用山果触碰她的梦想,所以民间人士经常来这里寻梦。久而久之,罗氏被称为“梦幻女神”。那时封被称为蒙山。
南北朝梁朝年间,流浪僧人李在蒙山建宅,向当时的江州刺史报告,要为造像。从此,冯就有了汉王庙。
自汉王庙建立以来,香火一直很旺。我在唐宪宗的时候,有一个进士叫石首吾,他弃官隐居在梅岭。他经常邀请朋友去蒙山玩。有一次,我偶然看到汉王庙后面有一个山洞,山洞的面积刚好允许一个人。因此,这个洞穴被命名为石室石先生。
关于“寻梦”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奉新县有位举人,名叫姚勉。他去临安赶考,路过蒙山,听说蒙山求梦灵,于是连夜上山,在汉王庙住下,果然在金榜高中得了一个好梦,是当年的第一名。
这位“状元”回乡时路过冯,特意捐资修建了一座“梦皇后宫”,献给之母罗氏。故事流传甚广,蒙山、蒙娘娘从此名声大噪。
明清时期是蒙山香火最兴盛的时期。汉王庙里的和尚和一些想爬山、想做梦的文人成了知心朋友。他们在汉王庙唱诗。文,清末宪政人物,也是蒙山汉王寺僧人的好友。他们一起写诗,写书,下棋,所以蒙山越来越有名。张勋也是因为仰慕同乡姚勉而在蒙山发迹,如今走上了蒙山的一条攀岩之路。是他捐赠来修复的。
汉王庙为砖木结构,前后两殿,由16根石柱支撑,建筑艺术极为精美。
蒙山周边环境幽静,鸟语花香,溪水潺潺,连绵不绝。这是一个难得的天堂。
近年来,蒙山的游客包括港澳同胞、外宾、市民和村民。他们有的是孩子、官员和钱。小王峰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茶馆聚会
闲者邀茶会,自古以来就是南昌的习俗。有一首《长夏茶词》说:
“城里孩子没毛病,夏天午睡时间长;
家家买茶开茶会,七家聚茶会。
风吹在墙上编筐,女儿每天忙着数钱;
茶须夏煮,寒薄抱栗。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村里的女族长夏塔,她一生都在纺车,从来不煮长夏茶。"
(注:夏天喝长夏茶是南昌的习俗,不然夏天会不舒服)。
据史料记载,南昌开茶馆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而在江南一带,南昌的茶馆和茶铺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解放前,南昌人口20万,但茶店、茶馆遍布全城,有200多家,每家400-500席。传说船山路上有三家以江南才子王船山命名的大茶馆(包华楼、聚贤楼、陈元发),相距不到300米。每天早上七八点左右,南昌的老茶客们不吃早饭就去茶馆,一路上都会遇到几个知己。他们可以在茶馆里泡到下午三四点,有的还在茶馆里泡到半夜。
南昌茶馆的装修风格有江南市民阶层的特点,一般是方桌四条板凳为一组。一般有炒芝麻球、糖果、麻花(炒)等陪茶。喝茶的人有的来休闲,有的来讨论孩子的喜事,有的来洽谈生意。邻居之间也有的是受了伤,到茶馆来缓和一下气氛,重归于好...各种各样。他们把茶馆视为休闲、交友和洽谈业务的地方。
为了招揽生意,一些大茶馆的老板会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到茶馆表演。这些民间艺人表演了南昌道情、南昌采茶戏等脍炙人口的节目,深受新老茶客的喜爱。
近年来,南昌的茶馆业逐渐兴盛起来,全市已有20多家茶馆。它的形式和风格与老南昌茶馆没有太大区别。
高登龙岗
中华民族素有九登泰山的习俗,南昌也同样受欢迎。
南昌郊区龙沙,自晋南朝以来就是登高望远的胜地。据引自宋代音乐史《太平玉环记》“北有龙沙,椎丘通透,白而高,惟似蛟龙,纵横五六里,旧俗九月九日登高。”唐代诗人孟浩然也有诗:“龙沙在北,九月归番过;风俗时见,湖光山色繁华。在宾客中推酒,坠入一曲;这首歌实际上是乘船去的,像晚浪一样汹涌澎湃。"
九月九日爬山的习俗在南昌极为流行。每年,人们都会相聚,或爬梅岭,或爬王腾亭。人们通过写作来交朋友;登高聚宴。九年级爬楼的习俗传承了很久。
长生不老协会
拜仙会,也叫拜香会,是许逊的一个庙会。南昌最崇拜的人是许逊,人们称他为菩萨。
相传大约在1500年前,136岁的徐真君和他的一家42口人(包括房屋和鸡犬)一起升天。所谓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来源于此。南昌为了纪念许真君,把他升天的那一天定为他的生日。为此,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南昌邻县方圆百里范围内的高安、上高、靖安、奉新、丰城、进贤等县的村民,自愿斋戒沐浴,并组织乡、村、民族团体,组成仙会,到西山万寿宫朝拜进香。
长生仙社有很多禁忌:1,祭祀前禁食一周;2、必须洗澡换衣服。3、把黄色挂进肩上的香囊,敲锣打鼓成队走。为了在八月初一的凌晨得到头柱香,朝拜者需要昼夜不停地赶到万寿宫。谁得到头柱香,谁就被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比中头奖还开心。
长生仙社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前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充分利用长生仙集市的盛况,在农村市场进行贸易交流。一些乡镇的万寿宫前也举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一些外宾和港澳同胞也兴致勃勃地去朝鲜节上香祈福。在新时期,长生仙社也为新时期注入了新的特色。
六月六号衣箱
南昌居民有“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
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和寺菩萨晒袍的日子。据说这一天“阳”足,气候干燥。六月初六晒过的衣服不会发霉,也不会被虫子吃掉。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所有的衣服翻遍,拿出来晾晒。解放前,六月初六,各寺院的菩萨换上新装,纷纷上街。菩萨游过的地方,人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朝拜烧香,求菩萨保佑。
南昌气候温暖湿润,每年6月6日前,都是雨季。所以,六月六晒衣服的习俗,其实应该是对太阳的崇拜。
秋子
南昌的寻子习俗具有地方特色。在古代南昌,西湖区的中心有一座高适桥(现在叫高桥)。高适大桥有65,438+02个石栏杆。每年的8月15日晚上,女人们会单独见面或来到高适桥。月亮到了正午,他们用手摸着高桥两边的石柱,甚至把它们抱在怀里。据说男孩可以这样出生。清代刘易峰曾写过一首诗《高桥之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拜月寻子的盛况。诗中说:
深夜高桥月夜,呼唤后呼唤少女;
传闻拜月庆祝中秋节,所以有孩子嫁给石头就好了。
现在高适桥被拆除了,只剩下一条名为“高桥”的街道,这种古老的乞讨儿童的习俗已经被现代文明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