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99是什么意思?
冬九九,又称“数九”,是我国冬季的民间节气。“数九”是从公历65438年2月下旬初的“冬季至日”的次日开始的。
“99”是指至日入冬后的第81天。每九天为一个“九”,称为初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称为“天冷数九”。
数九的习俗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是流行的。《梁朝书·荆楚春秋》记载:“冬季至日日数9981日,为寒之终。”数数九个寒冷的日子,也就是从冬季至日之日算起,每九天数九个,一直数到第八十一天,天气就会暖和起来。其实是“99年99年,到处耕牛”——90天,算9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的概念。九个九是八十一,这是“最大”数。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在9月81日的至日之后,春天肯定已经到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是“三九天”。
古人认为九五期间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冬九九”的习俗很多,“画九九”的习俗出现在明代。所谓的画,其实就是在冬季至日之后,计算春天温暖的日期的图。“画九”之后,清代出现了“写九”的习俗。
《冬天99》民谣
“如果1929年不动手,3949年冷气流,5969年河边垂柳,79年下雨,89年惊魂,到处都是牛。”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方流传的民歌《冬九九》与南方不同:“一九二九年不射,三九四九年冰面上走,五九六九年沿江看柳,七九年开河,八九年大雁来,各处牛去。”
民谣《别射》、《冰面上走》、《河边看柳》、《大雁从江边来》都是物候,即从人的冷暖感受、河流的冰冻、杨柳的春天、大雁的北飞来确定季节的交替变化。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把握农业季节,并据此搞好农业生产。
《冬九九》歌曲生动的景物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九九”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民俗风情。
《冬九九》这首歌是一代又一代人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是科学的,至今仍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流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