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地理作业设计|安徽省高中新课标下的同步作业地理

[关键词]作业内容;运营形式;合作;探究【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3.55【文献识别码】B【文号】1004-0463(2008)07(B)-0030-01。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它与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了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变生成性作业为前置性作业,配合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首先,设计地理操作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作业内容的设计首先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即作业的设计要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基础。作业内容要紧扣每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让学生做作业,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检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这是作业设计最基本的要求。

2.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即地理作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一个城市的地域结构”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大家可以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图像解读能力、图像再现能力、绘图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

3.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作业的形式上,地理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书面作业,老师还可以不定期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如地图绘制、当地地理调查、地理模型制作、网络作业等。在作业设计上,常规的书面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操作性作业侧重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对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但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他们要精心设计开放性和选择性很强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做到“人人都能实践,人人都能成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培养和发展。如图表和地图的绘制、农业生产方案的设计、旅游路线的选择等。,都是非常灵活的操作。

4.地理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这也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尽量安排一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创造力、提供合作机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相处、与人合作,通过合作获得新的知识、增强能力。有些作业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有些作业可以在同学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完成。

二,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写表达性作业一定要少而精。书面表达作业是一种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通过语句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此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但这种作业质量要高,数量不能太多,少而精,避免学生的负担和厌烦。

2.布置图形作业,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图的基本技能。地图和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科书中,它们与书面材料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地理课本和高考题里有大量的地图和图表。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绘图作业。比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学生可以自己画不同类型的日照图;学习等高线时,学生可以根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习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时,学生可以绘制区域地图。实践证明,绘制地图和图表是训练学生地图基本功的最好方法。

3.实际工作——知识和能力的催化剂。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对一些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通过野外实习、小调查、小地理实验等实际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书本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往往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4.布置网络作业,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网上作业。比如让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图表、视频,在课堂上口头表达或者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老师的邮箱里,老师会整理后在课堂上反馈给学生。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学生认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