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个来到我们国家的传教士,他是什么时候来的?
在明朝万历年间
走进中国的第一站:肇庆。
1584年,利玛窦和父亲罗明鉴获准在广东肇庆居住。他们自称是从“天竺”来的中国官员,让中国人以为他们是佛教徒。利玛窦解释了他来中国的原因:“我们是来自遥远西方的牧师,因为我们崇拜中国,希望留在这里侍奉上帝,直到我们死去。”他不敢直接回答传教的目的,否则他可能会被驱逐。为了传教,他们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物品,如圣母像、地图、星盘和棱镜。其中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利玛窦从西方带来了各种新事物,吸引了中国许多好奇的人。尤其是他带来的地图,让中国人大开眼界。
进入中国的利玛窦对中国文明赞不绝口:除了“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尚未沐浴外,“中国之伟大,举世无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的理想作为民国时期的理论叙事,已经在中国付诸实践。”而且,他还发现中国人很有见识。"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和天文学都很精通."但他也发现,“科学不是中国人的研究对象。”
这年8月,“花仙寺”在肇庆成立,传教工作开始。一开始传教很低调。教士们谨小慎微,潜心学习汉语和中国的礼仪习俗,以此取信于中国人,尤其是官员。他们穿着佛教僧侣的服装,认为这样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他们也认为这和天主教牧师的服装没有太大区别。这也让中国人更加坚信自己是远方的和尚。他们在这里悬挂圣母玛利亚的画像,许多学者、官员甚至僧侣都来跪拜。他们非常兴奋。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更多是出于礼貌,而非宗教意义。也有记述说,他们担心中国的人看到玛利亚的画像,会误以为他们的神是女的,反而挂上基督的像。
1584年,利玛窦制作出版了《山海陆全图》,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现代地理知识。利玛窦趁机解释各种西方的东西,同时介绍他们的天主教信仰。他们翻译了十诫,主祷文,赞美圣母玛利亚,以及教义问答。中国人很快对天主教产生了兴趣。于是利玛窦开始散发罗明鉴写的《神的记录》,用中文解释天主教教义。许多中国人对这本书感兴趣。但无论如何,无论是“花仙寺”的建立,还是《神录》的出版,中国人始终把它当成一个佛教流派,中国人对基督教还是不太了解。
[编辑此段]第二站:邵州
万历十七年(1589)夏,新任广东巡抚将利玛窦居住的西式建筑据为己有,于是利玛窦搬来邵的《几何原本》为利玛窦和徐光启作插图。状态。而在韶州,利玛窦出事了。他们被强盗抢劫了。虽然利玛窦受了轻伤,但幸运的是,他们吓跑了劫匪,他们很快就被捕了。在韶州期间,另一个不幸是利玛窦的两个部下相继去世。父亲麦安东1591去世;父亲石也于1593年去世。另一位神父罗明鉴早已返回欧洲,现在只有利玛窦一人在中国从事传教工作。令我欣慰的是,他在肇庆结识的学者屈成为了他的好友和弟子,还帮助利玛窦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由于屈的宣传,利玛窦自制的天象仪、地球仪和计时用的日晷被赠送给高级官员,利玛窦的名声逐渐在当地权贵中传开,期间还受屈友人之邀到南雄游玩。
在韶州,他研究了四书,第一次翻译成拉丁文。利玛窦通过与屈等多位中国上层人士的接触,发现自己以前的和尚装扮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被尊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为了更方便地与国内官员交流,利玛窦在范里安的同意下,从1594开始蓄发蓄胡子,穿上了当时儒生的衣服。
[编辑本段]第三站:南昌
1595(万历二十三年)利玛窦以给一个在北方工作的官员的儿子治病为借口,得到了去南京的机会。但到了南京后,陪同利玛窦的官员们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利玛窦只好尝试自己留在南京。然而,这一次失败了。他不得不回到南昌,并被批准住在这里。在南昌,利玛窦见到了江西巡抚卢万锡,向他展示了三棱镜、西文记谱法和钟表,并讲解了西文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当地学者解释了数学和日晷计时。1596年9月22日,利玛窦在这里成功预测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儒家权贵,受当时著名学者黄章之邀,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讲学交流,并与被分封在南昌的皇族后裔王建、王建建立了友好关系。
皇室成员和各级官员对地球仪、玻璃器皿和西式装订的书籍等礼物非常感兴趣。利玛窦再次在其住所举办“科普”展览,表演高级记忆法,出版《论交友》,并开始撰写《上帝的真谛》,选择适合中国人伦的西方伟人语录出版。他放弃了建教堂、公开传教的方法,进一步用中国自他高以来就有的“神”来交易“神”的概念。利玛窦在南昌的三年传教生涯,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过程:他与江西的官员、士绅进行了密切的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
他在给耶稣会士的报告中,解释了自己在南昌传教成功的原因:一是在当地从未见过外国人;第二,利玛窦的记忆力太好了,很多中国人都想学习,所以他用中文写了一本关于西方国家的书,介绍他的记忆方法。第三,可以利用四书五经宣扬基督教教义;第四,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第五,据说他会炼丹;第六,有人向他请教基督教。
1596年,利玛窦被范廉任命为耶稣会中国教区负责人,利玛窦全权负责在华传教活动。并指示利玛窦想办法去北京觐见中国皇帝,实现在华传教的有力保障。还从澳门给中国皇帝送去了许多礼物。
[编辑此段]第四站:南京
接受了新任务的利玛窦开始计划他的北京之行。没过多久,他就联系了在北方就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中明带他去南京,王中明也说要带他去北京。于是,1598年6月25日,利玛窦和另一位牧师拉扎罗·卡塔尼奥与王中明一起离开南昌前往南京。他们于7月初抵达南京,利玛窦于9月7日抵达北京。但是,当时日本侵略朝鲜,利玛窦作为外国人不能在北京久留,遇到了经济困难。他住了一个多月后不得不返回,并于次年2月6日抵达南京。
利玛窦在南京期间,在屈的帮助下,结交了许多名人,如南京礼部侍郎叶、李治、徐光启等。当然,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钦佩。值得一提的是,利玛窦还与弘治大和尚薛郎进行了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利玛窦显然以他的科学思辨占了上风。他还在正阳门(今光华门)洪武岗崇礼街(今尚书巷)修建了内地第四座天主教堂,他在城西螺蛳砖湾的地址后来成为著名的天主教堂——石鼓路天主教堂。这些活动使南京成为天主教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传教中心之一。
[编辑此段]永远住在北京
利玛窦1600(万历二十八年)18年5月,利玛窦带着迭戈·德·潘托加神父和为皇帝准备的礼物再次前往北京,于1601年10月24日抵达北京。赠送了钟、圣经、万国地图集、大西洋钢琴等物品,赢得了明神宗的信任。1601年,明神宗上书允许利玛窦等人长期在京居住。然而,中国的法院并没有注意到利玛窦为了传播基督教而长期居住在北京。
利玛窦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与中国的文人结交。经常和客人聊上帝,聊灵魂,聊天堂,聊地狱。与此同时,他还编撰了新书,包括《二十五字汉文》,受到国内许多知识分子的推崇。到1605,北京的天主教徒有200人,其中有几个是牧师或大臣。其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影响最大的,是徐光启院士,他是一个学者。
利玛窦于1610(万历三十八年)五月在北京逝世,葬于平泽门外二里沟。在他去世之前,尼古拉斯·朗巴迪被任命接管教会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