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是怎么过春节的?
接受关白朝圣学校的“如意”
清朝的皇帝大多喜冷怕热。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长春园、圆明园等园林中度过。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他们才开车回皇宫过年。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封笔”“封印”,停止工作,在正月初一的仪式上再次“开笔”“封印”。
据《大清草案·礼记》记载,正月初一天刚破晓,数百名官员会聚集在太和殿广场向皇帝拜年。皇帝登上太和殿,仪威官员摇起静鞭,李赞官员高喊“排班”,关白官员三下九叩大礼。仪式结束后,皇帝给他一个座位和茶,官员们磕头感谢他。茶毕,静鞭再响,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礼毕。这时,皇帝给了他身边的八旗子弟和宫女太监一个装有早已准备好的“如意”的钱袋。钱包中的“如意”通常包括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尹倩。
给王公大臣“祝福”
到了清代,延续了历代皇宫的历史。据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前往北海朱富寺,登上大佛塔焚香集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前居住的中华宫,用刻有“一生福报”并被称为“万年青管”的黑漆毛笔蘸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写的第一句祝福的话,要郑重的封好,千万不要打开,以示祝福。接下来写的祝福语送给王公大臣。
不寻常的除夕晚餐
老百姓最注重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平日里天皇一家难得在一起吃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特许后妃陪宴。除夕团圆饭在沈正举行(下午4点)。事实上,桌子是中午12定的。晚宴在保和殿或干青宫举行,皇帝为自己准备了一张桌子。大宴桌和皇帝宝座之间有一张长桌。菜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饭时会坐长桌。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声,皇帝和他的妃子们就座了。太监们先给皇帝汤饭,汤饭是成对装在盒子里的。“成对盒子”是指两个盒子合二为一,寓意成对吉祥。然后,太监分等级给妃子们送汤。汤用完后,音乐停止,宴会开始。所谓转宴,就是把宴席上的各种食物和陈设从皇帝的餐桌转到陪侍的餐桌上,意思是全家人一起享用。宴会结束后,将举行宴会。喝完水果茶,然后皇后们落座,皇帝离席,祝福的音乐奏响,家宴结束。
宴会后观看“青龙舞”。
除夕过后,皇帝下令把他吃过的所有饭菜,甚至盘子、碗、碟子、勺子和筷子,都要送给身边的大臣、王子和郡王。我们一起看“青龙舞”吧。作为最满族的舞蹈,“青龙舞”一直是年夜饭上的保留节目。皇家礼仪虽然是排场,但目的和普通人一样,图的是喜庆吉祥。
皇帝过年凌晨三点才吃饺子。
除夕之夜,当皇妃嫔妃在宫中团聚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让雄伟的御殿呈现出难得的家庭温馨。人们在除夕午夜吃饺子,但当时皇帝要祭祖拜佛,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点以后才能吃饺子。除夕夜民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门神和对联都是悬挂的,而不是粘贴的。春联不是用红纸写的,而是用白纸或白绸,外面包着蓝边,里面嵌着红条。书法原本用满文书写,清中叶后改为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