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怎么回事?有几个阶段?什么是暴发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高发。

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对干燥、湿热、寒冷和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通常是从上呼吸道侵入人体,可表现为鼻咽部细菌或上呼吸道炎症,少数感染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可以是流行性的,也可以是散发性的。带菌者和病人是这种疾病的传染源。致病菌存在于患者和携带者的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由空气传播,所以人口密集、房间拥挤、空气污浊、缺少阳光都是这种疾病传播的有利条件。受欢迎的季节是冬天和春天。

大多数儿童小于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6 ~ 12个月。大城市2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且散发。中小城市15以下的孩子比较多。偏远地区的人免疫力低,一旦传染源进入,就可能引发疫情。潜伏期一般为2 ~ 3天,最短为1天,最长为7天。

这种疾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上呼吸道感染阶段。大多数孩子到这个阶段就停了,主要症状是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

(2)败血症。突然高烧、全身不适、恶心和呕吐使幼儿容易抽搐。发病数小时后出现皮疹或出血点,分布不均,大小不一。指压不消退,急剧增加,扩大融合。常见于肩、肘、臂等皮肤受压部位。65438在0 ~ 2天内进展为脑膜炎,菌血症期不超过48小时。

(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呕吐、易怒、嗜睡和昏迷。检查脑膜刺激。

(4)免疫反应期。发病后7 ~ 14天。关节炎明显,可发生心包炎,关节和心包积液无菌,呈良性自限性病程。

临床分类可以是3型:

(1)普通类型。它占突然发病、高热、瘀点和脑膜刺激征患者的90%。

(2)暴发型。可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24小时内出现休克,短时间内全身出现瘀点,迅速扩大并合并成大面积瘀点,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可危及生命。

脑型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急性起病,症状为颅内高压、发热和瘀斑,反复呕吐、频繁抽搐、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直、嗜睡甚至昏迷,严重者发展为脑疝。

混合型兼有休克和脑型症状,可先后或同时发生。

(3)慢性型。这种类型很少见。慢性或亚急性发作,包括发热、寒战、瘀点、四肢瘫痪和抽搐。血液培养呈阳性。病程6 ~ 8周。会出现脑积水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