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的节日
18岁起,农历正月初一的习俗元宵节叫灯节,也叫元宵节、上元节。早餐,家庭吃更多的米粉和饺子。无馅的小粒称为“糖球”,有百果、枣泥、油水等馅的大粒称为“元宵”。晚上吃完饭,出去看月亮和灯。当时有一首儿歌描述常州灯会的盛况:“甘棠桥,对面鼓桥,鼓楼对着庙门,无聊无聊!灯来了!灯来了!格栅灯?一组和谐灯,二龙戏珠,三元和谐灯,四面如意灯,五子状元灯,六角风铃灯,七子八夫灯,八仙过海灯,九莲花灯,十面芙蓉灯,无聊无聊无聊,灯来了!后面有个老龙灯,里面跳出二十四只小猴子,吓得娘娘直瞪眼。”太平军攻克常州后,元宵节时,“圣兵”打“太平军锣鼓”庆祝春节。青云广场两侧的剧场上,太平军男女“圣战士”盛装唱滩泉,军民同乐,常常通宵达旦。这一天,大街小巷经常会有五七个人一起,提着锣鼓,边走边敲,俗称“郎街元宵”。晚上女人一起到郊外或村外走三桥,往返路线不能重复,称为“走三桥”;有的人在路上摘一把叶菜,擦擦衣领,称之为“解闷”;乡下姑娘还用麻杆将秃扫帚、竹枝等绑成十尺高的芦苇火把,在地里焚烧,称为“据田财”,以预测旱涝。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端阳节前,女婿准备咸蛋、枇杷、酒等祭品,去丈母娘家送礼“张端阳”,以示孝顺。堂中挂钟馗,檐下插菖蒲艾叶。早上吃同锅煮的粽子和咸蛋,中午喝“雄黄酒”。小孩额头用雄黄酒“王”字,穿印有五毒(蛇、虎、蜈蚣、蜘蛛、壁虎)形象的衣服、裤子。女人头上有天鹅绒老虎花。中午在室内烧雄黄和干艾叶的粉末,有人拿雄黄酒或煮粽子水,用菖蒲根(叶)撒得满屋都是。一边撒,一边说:“大虫踏邪,小虫踏邪,周围有药,用柄撒。”在过去,每年5月5日到28日在白云渡和唐家湾举行龙舟比赛。龙的船长是3英寻(1英寻是8英尺),宽度是1英寻。龙尾涂彩漆,龙分五色,彩丝装饰。船上有几十名水手。锣鼓喧天,在统一的指挥下,各船奋力争第一,岸上的观众济济一堂。清代常州诗人洪在《云溪赛龙舟》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赛龙舟的盛况:“寺外河水奔腾,水清浪浅,五龙戏。一龙是四龙的先行者,后者是击水之前的风。”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俗称“八月半”。在节日的前几天,人们经常给亲戚朋友送月饼、火腿、凌、莲藕等礼物。早上吃“糖芋头”,晚上家人团聚,喝酒赏月。妇女们经常在天井里设置香案,供藕和熏香,以庆祝斋月宫。文人墨客相约在船亭赏月赋诗。在婚姻的旧时代,常州男女讲究门当户对,大部分都是早婚。男女年龄一般在18 ~ 20岁左右,有的16岁就结婚了。第一,请媒人做媒。双方满意后,女方出具年庚八字(俗称“口头契约”),写在梅花单帖上,用红包包裹,信封内放少许茶叶,用红绿丝线系好,放入太平钱一枚,福字钱一枚,以取平安幸福之吉祥之意。男方通过占卜结婚,如果没有“催婚”,就会在吉日给女方家送钱或首饰、茶瓶、粉罐、绢花、喜果,俗称“预茶”,即“定亲”。如果女方正式答应,她会回赠红蛋、鞋帽(回赠的礼物数量必须略高于收到的数量)。第二天,男方送红鸡蛋,女方送鲜花水果给亲朋好友“报喜”。婚礼前,男方选择吉日通知女方,称之为“送日贴”;并且根据男方家庭,赠送礼品、首饰、衣服、蛋糕等礼物。,俗称“后茶”。结婚前一天,女方将瓷器、漆器、铜器、锡器等生活用品送到男方家,俗称“铺婚”。进门前,母亲给了女儿几个水铺的鸡蛋,寓意“腹中有子”。结婚时,富人家用轿子或大船,前面挂红灯,鼓领头。当新娘上了轿子,她的叔叔把她抬进轿子。新娘在路上大声哭,俗称“哭”。普通平民一般用小车或车船迎接,礼仪很简单。从轿子到男方家,新郎新娘手持“红绿手帕”,先祭拜天地、祖先、翁姑,然后夫妻二人祭拜,俗称“拜堂”。新人入洞房,坐在新床上,举杯饮酒;然后,既长寿又长寿的老人站在床的高边,用手扔坚果、莲子、栗子、桂圆、红枣等干果,客人们都抢着去捡,也就是俗称的“撤帐”。夫妇向齐国长辈“见礼”后,宴请宾客,称为“坐卯”。宴席结束后,宾客要进洞房讨红蛋,寻欢作乐,这就是所谓的“扰新房”婚后三五天或一月,新丈夫准备礼物,携妻子回娘家,岳家设宴邀请女婿。几天后,男方邀请女方的亲戚举行盛大的宴会。女儿出嫁后第一年的“长夏”,女方家要做夏装,买竹席、凉枕、扇子等避暑用品去看望女儿,俗称“送夏”。1917年,常州有了“文明结婚”,又称“新婚”。新郎穿西装打领带,新娘穿礼服戴白纱,礼仪简单。解放后,青年男女互相认识,接触后得知,如果双方都认为满意,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一般在节假日或逢八举行,俗称“要想发财,不脱八。”然后男方装修新房,置办家具生活用品,给亲朋好友发喜糖。有的婚宴在酒店或宾馆举行,婚宴从三五桌到几十桌不等。有的利用婚假去旅游结婚,有的参加集体婚礼。婚礼变得越来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