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那个时代很富有,也很有名。当他看到润土如此悲惨时,他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鲁迅小时候,周家是绍兴有名的大家族,是个大家族。鲁迅的祖父周在朝鲜是个大官,但他们家是个富家。否则,荀图和他的父亲不可能长期为鲁迅家族工作。鲁迅和润土也是由润土的父亲张付青认识的,当时他和(张)一起帮助鲁迅的家庭。那时候鲁迅是城里的少爷,对农村的事情一无所知。是润土告诉鲁迅,乡下有沙滩,有贝壳,有瓜田。冬天,他在雪地里抓鸟,夏天,他用钢叉打理瓜园。颜若来偷瓜吃了,挣扎着用钢叉去刺。颜很狡猾,但一个转身就从胯下逃走了。于是,在少年鲁迅的脑海里,这个红脸银领的少年,手里拿着一把钢叉,在皎洁的月光下,狠狠地捅了一个阎,阎转身就从胯下逃走了。
当他回到故乡时,鲁迅发现那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故乡了,一切都不同了。杨二的小姨子总是喜欢丢下家里的东西不管,这让他很累也很尴尬。他想当然地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改变,但他的闰土哥不会改变。以后再见面,他可以问弟弟还有没有蟑螂来偷西瓜,跳鱼能不能抓到...
他不认识其他任何一个村民,但他是唯一一个将近30年没有见过面的人。当他战战兢兢地走进周家正堂时,鲁迅一眼就认出了他,满怀激动地喊着“闰土兄”。
鲁迅当时的内心很复杂,有悲伤,有无奈,有遗憾,有怜悯,有心痛。他真的从来没有想到,小时候那个在阳光下无所畏惧勇敢的男孩,居然被生活折磨成这个样子。
他和润土呆了一天,然后道别。过了十几年,直到各自去世,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鲁迅的心里一直很牵挂这件事,否则他也不会写故乡,而且他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他和润土的过去。
我认识润土的时候,鲁迅13岁,润土15岁。周家在新年忙着祭祀,张付青把润土带到周家帮他保管祭祀用具,于是两个少年就认识了。孩子的观念里没有尊卑之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鲁迅对闰土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这个紫脸戴毡帽的男生,给了鲁迅不一样的新鲜感。不幸的是,过了几天,日子过得并不忙,润土在父亲的训斥下勉强回去了。当润土和鲁迅分别时,他们舍不得,却又无能为力。他们都是鲁迅家的仆人和长工。在张付青的思想中,他们早就失去了孩子的纯真。他把润土带回家,家里还有工作要做。
事实上,鲁迅先生当时没有帮助润土有几个原因。
第一点:其实鲁迅当时的生活是很有根据的,很难自保
鲁迅一生都在逃亡,前半生在日本,后半生在东躲西藏。因为他的文章,当时很多领导对他都不满意,一直想除掉他。看似他有工作,有稿费,实际上没有结余。而且他总是用自己的钱贴补一大家子,甚至帮助很多有志青年。
当时他回家接母亲,不仅家里的老房子要卖钱,家里不要的家具也主动提出卖,不送。如果你真的有钱,就不需要在意这些小事。据说他和二哥闹矛盾,是因为二哥媳妇花钱太多,他实在受不了。
第二点:润土很穷,但出于尊严,他可能不会接受他的帮助。
他和润土之间有着极其珍贵的童年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他们内心平等的前提下的。家里给他不要的东西,他也愿意接受,因为这不是施舍,是朋友之间的礼物。就像当年润土来鲁迅家做客,尽管穷得开不了锅,还是带了一包青豆。他不想白白得到鲁迅先生的好处。
第三点:鲁迅当时是个危险人物,不想和任何人走得太近。
我们现在说鲁迅先生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但在当时的统治者眼里,他是一个应该被喊杀的角色。如果离闰土太近,谁知道他走了会不会有人欺负他?
第四点:现在的社会状态就是这样,鲁迅不是一个人去改变的。
再次见面后,润土说他有六个孩子,种的粮食一大半要交房租,吃不饱穿不饱,各种天灾人祸。那时候多事之秋,很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鲁迅能帮助他,他又能做什么呢?给他点钱,帮他找工作,还是安排孩子?
他拿不到多少钱。他的关系都在上海和北京。润土家的孩子是地道的农民。即使他想帮忙,也无从下手。在所有人都如此悲惨的时候,鲁迅真的能帮助谁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写文章,从根源上改变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飞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