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怎么确定的?
春分是古人在标准表上量化日影长度,确认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春分的影子长度是6英尺6英寸6分钟。
古人先通过测量标准表的影子来确认冬季的至日和夏季的至日,等分后得到四个时辰,再等分确认八段,每段确认三等份二十四气。分为十二中和气和十二节气,现代合称为二十四节气,春分也由此而来。
后人通过连续的天文气象观测,将对太阳的观测编入历法,并在宪法历法中首次用空间法划分二十四节气。现代天文学把太阳的轨道在空间上分为24段,太阳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道和赤道的交点时,就意味着进入了春分,这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时间点。
气象变化
春分时节,中国除了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华北,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除了常年冬季的高山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中国各地的日平均气温都稳步上升到0℃以上。此时严寒已过,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沿江江南多雨地区同时上升到10℃以上,进入明媚春光。
春分节气期间,东亚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强。从蒙古到东北,经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运动导致冷空气南下,北方多大风扬沙天气。长波槽东移时,由于冷暖气团交汇,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寒冷天气。春分过后,南方开始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随着天气转暖,土壤解冻,北方沙尘天气也增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