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思维上册指导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点。

第1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 km,最大周长约40000km,表面积51亿平方km。

2.纬度: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圈,表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度圈。

3.0度纬度是赤道;0度经线为本初经线。地球上只有一个纬度0,经度0,经度180。

4.子午线:连接南北极并与纬度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表示南北方向。

5.地球上可以画出无数的经线和纬线。

6.经度0度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经度0°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

7.如果绘制的经纬度网图没有0度经度或者180度经度,那就要看度数了。东经增大,西经增大。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度网络图上,东经顺时针递增,西经逆时针递增;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度网络地图上,情况正好相反。

9.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绘制的经纬度网图没有0度的纬度,就看度数。在南纬,度数向南增加,在北纬,度数向北增加。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判断南北纬度应遵循以下规律:南极点的纬度为南纬;在北方的最中心,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它的轴的自转叫做地球自转。旋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一轮大概是24小时。

2.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差。

3.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叫做地球的公转。革命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一次革命是一年。

4.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四季五带的形成。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个要素:比例、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现场距离。

一、三种形式的刻度:线条、数字和文字。

b、比较刻度的大小:比较被刻度的元件数量,分母大的刻度较小,分母小的刻度较大;

c、大尺度表现范围小,内容详细;规模小代表范围大,内容简短。

(2)方向:a .通过指向校准方向:指向标记指向北方;

b、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纬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C.一张没有灯塔和经纬网的地图:北上,南下,左西,右东。

2.记忆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地海拔以上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连成一条线。

6、等高线地形图解译:

(1)陡坡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的不同部位的解释:a、山顶:封闭等高线的中心;b、脊线:轮廓线向下部凸起;

C.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d、马鞍:两座山顶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基本陆地地貌的解释:a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区:海拔高,地面起伏大;c、丘陵: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平坦;e .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彩色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状和海底的起伏。

8.在分层的彩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表示土地;黄色意味着山。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地形的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陆和海洋

1,71%的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只占29%。海洋的七个部分,陆地的三个部分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任何两个大小相同的地球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5.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海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把南美洲和北美洲分开;苏伊士运河把亚洲和非洲分开;白令海峡将亚洲和北美洲分开;丹麦海峡将欧洲和北美分开;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航线变更

1.航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如填海造地)。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面由六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

4.板块之间的基本运动方式:拉伸、破裂、伸展和碰撞挤压。

5.板块边界的地壳是活跃的,有很多火山和地震。

6.两个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和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正在扩大。据预测,红海将在数千万年后成为新的海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正在缩小。据预测,地中海将在数千万年后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频繁。

2.人们经常用晴雨、风雨、冷热来形容天气。

3.天空布满云朵时,为“多云”;当天空中没有云或云很少时,就是“晴天”。

4.风向就是风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度,得分13。级数越大,风越大。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概率。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色越白,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多雨区。

7、空气清新,污染指数低;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很高。

第二节温度及其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2、能画出温度曲线。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温度相等。

4.气温分布:(1)不同纬度:低纬高温,高纬低温;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冬天陆地温度低,海洋温度高;

(3)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0C。

5.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降水及降水分布

1.落在大气中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计。

3、能绘制降水直方图。

4.降水分布:a .赤道附近降水较多,极地降水较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第四节世界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小。

2.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a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植被茂盛,旱季为黄色高原;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种植的水稻一年可以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可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第四章居民和定居点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意味着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居住的平均人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3.人口密集地区:东南亚、西欧和北美东南部,以及其他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少地区: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常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较高的高原和山区。

5.人口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

6.人口太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7.白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上说得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西亚,其代表建筑是教堂。

11.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也被称为伊斯兰教或清教。其追随者被称为穆斯林,代表建筑是清真寺。

12、佛教创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建筑是佛寺。

13,村庄和城市统称为聚落。首先是农村居民点,然后是城市居民点。

14,东南亚高架房;西亚的房子,墙厚窗小;北极的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来看,俄罗斯为1707万KM2,加拿大为997万KM2,中国为960万KM2,美国为937万KM2,巴西为854万KM2,澳大利亚为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谈判。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助与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没有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