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到第三十天的月球观测。

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总长度为365天和1/4天(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称为“北回归线年”。

为便于应用,日历年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完整的天数。公历平均一年365天,闰年366年,四年一闰,百年一闰少。使用整天数的年度日历称为“日历年”

农历以正月***12个月为基准,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是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从事农业的人从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以气候冷热循环的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以一年作为制作历法的依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着地球转,也就是新月。一个新月的长度为29.53059天,即29日12: 44: 3,称为“历月”。众所周知,月球是一个球体。因为它绕着地球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球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形成了一个月亮的圆。当我们看不到月亮时,它被称为“新月”(大多在农历的初一和三十)。在14或15天内,我们将看到一轮被称为“王”的月亮(大多在农历的14、15和16日)。从这次新月到下一次,或者从这次到下一次,月亮绕地球转一周,也就是一个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

大家都能看到月亮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月亮作为制作历法的依据。农历中的一个月是根据新月来确定的。

一天是地球自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天加一夜,也就是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所以它不能发光。同时,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这是白天,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不能照到地球,这是夜晚。因为地球是不断旋转的,所以形成了有规律的昼夜循环。

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通常被称为白天,这是一天的开始。当白天变成夜晚,也就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就叫夜晚。一天,通常是指这种天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容易被人们掌握,并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日历中的第一个单位。

这种由太阳设定的日子被称为“太阳日”。太阳日有两种:“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真正的太阳日有长有短,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天,地球离太阳更远,所以公转速度更慢。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有长有短。所以“真太阳日”的时间并不完全一样,使用起来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并不是真正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度不变的日子。这一天是一年中一个真实太阳日的平均长度,称为“平太阳日”。按照现在的做法,一天被分成24等份,即24小时,24小时视为一天。按照现在的惯例,一天从半夜0点开始,到第二天半夜24点结束。但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一天的二十四小时被分成十二小时,也就是用十二种民间动物来代替。恰好每一个小时都是两个小时,每一个小时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次、正确的时间和最后一次。每天的交替时间从当天午夜11: 00开始,是第二天的子时间,而不是通常的0: 00。因此,在晚上,当11: 00准时到11: 39是质子时,当11: 40到12: 19是质子时,12: 20。并且每天从11: 00到11: 39分为早午,从11: 40到12: 19分为午,12: 20。

用天计算短时间比较方便,比如三天、五天、十天、八天,但是计算长时间比较困难,因为计算时间里面有月、年、世纪。

公历,农历,阴历

公历(公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来。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尤利乌斯·凯撒决定的历法。

阳历是一种基于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四年累计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四年加1天,二月底得到366天,就是闰年。但四年加1天实际上是给回归年加了44分56秒,当积到128时,多算一天,也就是400年多算三天。

阳历中的闰年规定,如果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则认为是闰年;为了减去400年多出来的3天,指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为100的整数时,闰年只有能被400整除才考虑。比如65,438+0600,2000,2200,2400都是闰年。就这样,三天在400年里被巧妙地缩短了。阳历规定每年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现在规定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月、6月、9月165438+10月为流产,每月30天;正常年份的二月有28天,闰年有29天。

农历是以月相(即新月)的变化为周期的。因为古人把月亮叫做阴历,所以也叫阴历,是纯阴历。在中国,用的是“农历”,大部分人叫“阴历”,这是不对的。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农历以月亮的全周期和短周期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但是,月亮有一次圆缺——一次满月,也就是29天,12: 44: 3,也就是29多天不到30天。为了方便,农历把月份分为两种:大月和小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一年354天。

其实新月并不完全等于大月亮和小月亮的平均值——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了44分2.8秒。所以12月亮实际上比354天长了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会长11天。所以在农历的30年中会插入一个闰年11,每个闰年的12个月中会多加一天。农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每30年,农历有19 354天,11 355天,一年的平均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几乎比回归年短11天。三年少了一个多月,17少了半年多。所以有了这个时长,新年不一定非要在冬天过,春夏秋都可以过。它唯一的好处就是农历的每个日期都能知道月亮的形状。

农历作为一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协调,所以在当今世界,除了少数伊斯兰国家因宗教原因仍在使用外,其他国家已普遍废弃。

农历以农历正月的时间作为日历月的平均时间。这和纯阴历是一样的,但是阴历采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又有了阳历的元素,所以比纯阴历好。

据说我们的祖先在所有农历中,最早在夏朝(公元前17世纪前)就使用这种历法了。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夏历。解放后仍称夏历,1970后改称中国“农历”。至于“农历”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国家就是以农业立国的,所以历法必然是为农业服务的。

农历是以新月为基础的。农历正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天),所以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和纯农历不完全一样,因为纯农历是大小月交替排列的,农历的大小和月份是通过计算确定的。

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恰好是“新月”(即月亮在太阳中间,地球以黑暗的一半对着地球)。有时可能会有两个大月份,或者连续两个小月份。因为农历正月比29天半略长,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中,大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基本以12月为一年,但12农历月的时间是354.3667天,与回归年相差约11天。这样,每三年就会多出33天,也就是多出一个月。为了消除多余的日子,每三年加一个月,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被称为闰年。所以农历闰年有13个月。至于闰月,是由节气决定的。

中国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尚书?姚典有“是何之命,秦若皓天,历如日月星辰,尊民”,“星鸟于日,殷仲春;太阳永远火花四射,为的是仲夏;夜中星辰空,有阴;记载日短星在隆冬,三百六十年有六天,闰月会把年龄定在四点。虽然《尚书》受后人委托,不足以证明当时每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6天,但对于农业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的历法采用干支记数法。东汉以前只记载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才记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