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和冬季至日是什么?
春分(公历3月20日至3月21之间)、夏季至日(公历6月21至6月22日之间)、秋分(公历9月23日至9月24日之间)、冬季至日(公历6月65438至2月21之间)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0日,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世界几乎都是昼夜一样长(不考虑太阳光被大气折射和早晨的阴影)。春分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白天长,夜晚短,即一天中白天比夜晚长;在南半球,白天较短,夜晚较长,即一天中白天比夜晚短。因此,春分也叫升分。
夏日至日
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先民用土规测量太阳的影子,从而确定了夏季至日。据《遵宪抄本》记载:“太阳北抵,昼长,影短,故称夏至日。往好里说,是极好的。”夏季至日上,太阳直射地面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到北回归线(北纬23° 26 '),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的地方,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秋分
中国古书《春秋故事·阴阳进出》说:“秋分,阴阳也半相,故昼夜寒暑。”秋分的意思是“半”。这一天,太阳到达经度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所以在世界大部分地区,24小时的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冬季至日
冬天的至日(公历65438+2月21-23),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冬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季节的变化。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而制定的。在冬季至日的那一天,太阳移动到黄经270度(冬季至日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冬季至日线),太阳最偏向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