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年有哪些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月亮还要祭奠祖先。冠县、莱阳、广饶、邮城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房客。

过了“腊八节”,人们就开始忙着过年了,买抢着做新衣服,整理年货。商店和集贸市场内外商品琳琅满目,年画、对联、熏香、蜡烛、鞭炮、烟花悬挂上市,集市上人头攒动,争相购买,是节前的一景。碗,筷子,鞭炮,烟花,蜡烛,香和纸都必须购买,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新的一年里繁荣和幸福。腊月十五过后,家家户户都要为节日准备食物,如碾米、抹煎饼、蒸饼(馒头),意为“新年满”,做豆腐,意为“全家有福”,蒸年糕,意为“年年登高”,割肉、杀鸡(吉祥)、买鱼,意为“年年有余”。有句话叫“赔不完的嫁妆,没完没了。”23号左右,家家户户打扫房子,粉刷墙壁,辞旧迎新。

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贴门签、贴窗花、贴窗花、挂年画、贴灯笼,房间、院落焕然一新。到了下午,水缸里装满了水,准备过年的柴火。柴多为豆秸、芝麻秸,有“烧豆秸,作秀才”;烧芝麻杆是大官。家家户户都有烟雾缭绕的厨房,炒菜、炒菜、炒菜、拌饺子。菜品必须是“合菜”和“鱼”,才能“全家平安,一年有余”。晚上,男子盛装带领儿孙祭拜祖先,烧纸打鞭,叫祖先回家过年。这时,每个家庭都为财神、家庭大厅和天地搭建了一个平台,为节日做好了一切准备。饭后摆好供品,按既定方向提着灯笼到十字路口或村头,拜见财神,接家塾。欢迎时,到既定地点烧香、烧纸、磕头、放鞭炮;到了大门口,再烧香烧纸,磕头,请祖先或财神就位,在院子里放鞭炮。事成之后,在大门口放一个“门塞”,防止邪灵潜入屋内;院子里撒稻草,寓意准备财神,祖上喂马;点上蜡烛和熏香,灯火通明,彻夜不眠,也叫守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糖果和瓜子,庆祝除夕。

午夜时分,人们会分发纸马和鞭炮来包饺子。长辈们领着孩子拜天地,先祭祖,磕头拜,祈求全家平安,万事如意,节日气氛达到高潮。之后全家老少喝了团圆酒,吃了饯行。饭是素汤圆,汤圆里有铜钱。谁吃了它们,就意味着一年发大财。吃饺子要保持安静,不要拉风箱,不要说“破”“掉”“烂”等难听的话。饭后,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后来,男男女女为了给长辈和邻居拜年而出门。

在正月初一,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服装,他们见面并互相说“新年快乐”和“新年发财”。这一天我不工作,俗称“打年”,亲戚朋友家客人很少。

初二,家家早早起来为“家堂”送行。饭后去祭祖,说“去年的坟”。那天,我开始带礼物走亲戚。一般有“初二初三见婆婆,初四初五见姨妈”的说法。

同时,民间杂耍、踩高跷、打龙灯、唱戏等娱乐活动广泛开展。一直到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