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除夕夜,一家人聚在饺子吃年夜饭,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逐渐认同这一习俗,并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独特方式,学者们称之为新民俗。一个聚会不仅让全家人聚在一起,还会创造一些文学形式,比如小品。
年夜饭:门票淡出菜市场。
年货:新三大件快来
自从1984进口彩电缺货后,彩电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抢手货。彩电、冰箱、洗衣机正快速向人们走来。拜年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明信片、贺年卡、挂历开始流行。
旧俗:文字充满时代气息。
80年代的人听拜年,听聊天,不愁吃穿,不听禁忌,不听遮遮掩掩。人们似乎更亲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情绪也更高了。一句普通的“祝你新年快乐”却有如此丰富的含义。
念乐:贪看晚会出丑。
自从赵忠祥出现后,炉子上的水壶就沸腾了,谁都不想提。想上厕所的人一次次忍着,怕错过马季的相声和ChristianRandPhillips的歌,更怕错过节目中穿插的有奖谜语。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现在是大年初一的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发答案。等完央视的好消息,就该考虑去哪里逛庙会了。
90年代的春节:想法太多,年味淡。
在家门口看饺子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有个性有新意。这让北京人在春节期间开始感到困惑:订不到旅游团,去超市购物要付钱,保龄球馆爆满,想租车去郊区转转。这辆车早就被预订出去了。春节有许多乐趣。
年夜饭:家庭聚餐搬到了饭店。
辛苦了一年,又到了享受春节美食的时候了。准备年夜饭是每个家庭的传统观念。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春节休息红纸不见了。在餐馆举办家庭聚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其在家里忙忙碌碌,不如在餐馆里踏实地吃顿饭。
年货:鸡鸭鱼肉起配角
90年代,正月临近,很难看到被大包食物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平日里,他们也吃海参和鱿鱼。现在必备的年货是金婚夫妇和大福中的财神。禁区里的人都没有忘记买一个小东西:开心球。那个春节爆炸了上亿个欢乐球,既安全又感性。吉祥物也是年货,1996老鼠,1998老虎遍布全球。
老规矩:健康第一。
春节期间,体育场馆开门迎客,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应有尽有。64项体育活动吸引了超过6.5438亿北京人远离麻将桌和酒桌。1997春节期间,北京有5万人涌向体育场。新年快乐:新年旅行成为时尚。
春节从淡季变成了黄金季。1992年30日,五个一起去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成了新闻人物,过一个团圆年的观念也在悄然改变。现在,春节机票打五折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