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养阳?需要注意什么?
夏季持续三个月,从长夏到立秋,包括六个节气,即长夏、小满、忙中、夏至日、小夏和大夏。夏天是一年中最旺的季节,人体的阳气最容易发泄。夏季的三个月,阳光明媚,地热热气腾腾,天地大气互动,植物大多开花结果,是万物繁盛美丽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阴阳充盈。此时顺应自然,注重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第一,调养精神
暑主夏,宜在心中。心主血脉,藏神主心神,为君主之官。太多的情绪会让你悲伤和不安。夏天,生气当令,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汗液外泄,汗液为心之液,心气最易受损。所谓“大火吃气”。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更应该注意精神调理,因为如果我们充满了空气,人体的功能就会旺盛而协调,如果我们松懈,人体的所有功能都会被破坏。医书上指出:“善照顾生活者,不患形而烦。如果神的形状是安全的,什么会导致灾难?”所以,夏天要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心胸开阔,让心灵得到滋养。使精神如含苞待放的花朵般美丽,避免上火,使体内之气自由流动,自由宣泄,对外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才是适应夏季养生之道。所以,在万物繁盛的夏天,兴趣爱好要广泛。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加夏令营活动,出去旅游,过暑假。这样不仅能让人放松,还能锻炼身体。
二、日常调养
夏季是人心火旺盛,肺气虚弱的季节。人要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晚睡以适应自然阴的不足,早起以适应阳的充盈。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早上空气清新,早起后到户外参加一些活动还是挺有好处的。夏天天气晴朗,所以不要讨厌漫长的白天和炎热的天气,但仍然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天日益增长的精神。由于夏季中午气温极高,晚上睡眠时间短,所以需要适当午睡来恢复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在岳夏,热量和湿度都比其他地方强,所以最好避免室内温度暴露在阳光下。然而,我们不应该只是试图避免热得太快而变冷。在冷市,我们不能睡在户外,住在潮湿的地方或坐在寒冷的地方。睡觉时不要让电风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温差。在树荫下、水阁里、走廊里、阳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夏夜户外乘凉也不宜太晚。因为暑热外蒸,汗液外泄,毛孔张开,身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如果不注意调节,人体气血虚弱,一旦受到外邪侵袭,就容易引起手脚麻木、面瘫等疾病。在服装方面,由于夏天每天都很热,出汗多,所以衣服要薄一点,衣服要勤洗勤换,长时间穿湿衣服和汗湿衣服会刺激皮肤,引发很多疾病。夏天刚晾过的衣服不要马上穿,否则轻的衣服会引起汗斑,重的衣服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三,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偏向体表。从而形成阳在外,阴在内的生理状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益气为主。所以饮食要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适当选择酸味、辣味的食物,增强食欲。
夏季饮食宜多辛辣,少苦寒,省冷饮。少吃苦味、寒性食物,可避免伤阳之心。多吃辛辣食物滋养肺气,以免心火过旺,制约肺气的宣发。岳夏的饮食中不应使用熟食,但混合食用是可取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会因为大量出汗而感到口渴,所以适当使用一些冷饮可以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汁、红豆汤等,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渴作用,但切忌贪吃冷饮、冰水、凉菜、凉果等。否则喝太凉会使胃肠道受凉,引发疾病。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夏天多喝水,胃液被稀释,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使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胃进入肠道;另一方面,湿热的气候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物容易变质。所以夏天一定要做好“病从口入”,不吃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洗干净。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夏天的饮食习惯很重要。如果不注意保养,不仅夏天会生病,秋冬也会生病。
第四,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由此可见,夏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夏季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实验观察表明,夏季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比不坚持运动的人好,发病率也较低。
夏季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很大。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运动,可能会导致中暑。所以,只有合理的安排,才能获得好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