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2处非遗遗址有哪些?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其中用动物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演出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着皮影戏人,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它的知名度极其广泛,因各地演奏的声部不同而形成各种皮影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盛于唐代,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它有着悠久的历史。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切割、雕刻图案的民间艺术,用于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在中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育、表达、抒情、娱乐、交流等多重社会价值。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曾经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大技艺,也是四艺。其中,秦乐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延续最久的器乐形式,可考证的历史有3000年。妇孺皆知的成语,如“高山流水”、“烧琴煮鹤”、“弹琴给牛听”等,都来自与钢琴有关的故事。

但由于琴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培养的一种风雅,很少在公共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珠算是一种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徐悦写于汉代的《算术笔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珠算,控四时,经纬三才”。2013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的24个特定节日,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确立,在汉代完全确立。它把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分成24等份,每等份为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周而复始。

它既是历代政府颁布的时间标准,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测寒、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2016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

针灸是针灸的总称。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以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捻、提等针灸方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针灸理论、穴位、针灸技术和相关仪器。在其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基础上的宝贵遗产。2011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