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节的好处

第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通常被理解为用文字表达的语言工具,或者历史考古遗址和发展过程的语言。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宗教思想,反对以神为本的宗教思想的情况下,产生了对文化的理论定义。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指精神财富,如信仰、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是在人的思维意识上形成的,世间万物只有在人的意识中才有文化。文化、政治、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文化在人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文明和进步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信仰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支撑着这个民族的存在。先进的文化可以使一个民族强大,腐败的文化可以使一个民族灭亡或者被其他文化所融化。比如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匈奴、突厥,靠掠夺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而繁荣,最终失败或从地球上消失。

衡量民族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追求上。换句话说,是把物质放在第一位还是精神信仰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是现代文化界争论的热点。

第二,文化是物质生活的属性。

既然文化来源于人的意识,那么这个问题就得从人的进化论说起。

人类和动物* * *来到了同一个自然空间。也许,没有动物先去过这个宇宙自然空间。没有物质供应,生命就不存在。维持生命的存在,自私是人类与动物和世间万物一样的本性。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凶猛野兽的攻击。人类的智慧超越了动物的自私本能,懂得互相关爱,组成群体、部落,防御凶猛野兽的攻击。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渴望生存,渴望走出困境,在无奈的情况下产生了虚幻的信念,渴望超人出现拯救。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的意识超越了动物自私的界限,懂得人类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和谐生活的理念。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智慧有精神信仰,并在意识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文化。

文化是物质生活的属性,即文化是物质生活的内在基因。只要有适合基因发育的土壤和气候,就会促进物质生命的健康生长。如果没有适合基因发育的土壤和气候,这种物质是不可能发育或者枯萎腐烂的。健康的文化是促进物质生活发展的第一因素。让文化健康有活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风,让它暴露在阳光下。

对于人类来说,文化的固有基因是人类的精神信仰,是人类的中心灵魂。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仁慈的信仰能让部落群体壮大,而自私丑恶的信仰一时强大,最终也逃不出灭亡。

中国文化的三个特征。

1:自然。

自从地球上第一个象征哲学——伏羲八卦出现以来,人类就明白了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阴阳哲学。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明白绿、红、白、黑是一切生命的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出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生活从自然到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中国的阴阳自然学说是一种意识哲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学、天文、地理、人文等数字科技的发展。可以说,现代数字技术是在意识哲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古代哲学的意识理论,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高科技。

2.规范性。

中国的姓氏文化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英国紧随其后,但英国最早的姓氏不到1000年,其他国家的姓氏更年轻。中国的姓氏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首先结束了知母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

正姓婚姻规定同一部落家庭内不允许结婚,男女结婚子女随父姓,不随母姓。并且规范了父知义、母知情、兄知兄弟的道德观念。姓氏文化不仅是一种标准的道德观念,而且使人们产生了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民族团结,体现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念。

姓氏文化不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文化。根据今天的高科技分析,人类的染色体跟随父亲的父母而不是母亲的。在古老的道德意识规范中,几千年的姓氏文化极大地优化了中国人口的素质。

3.自由。

龙是中华民族最吉祥的圣兽,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龙可以在空中翱翔,可以在海里畅游,可以在人间直立,是灵魂相连的象征,是超越自我的自由而激情的信仰。中国文化中的自由是诗意的,但不是放荡的。中国文化中的自由犹如泼墨,却不失优雅。中国文化中的自由是一支舞、一首歌和一杯酒。在墨家任人唯贤的民主思想中,在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由观中,我们可以品味到人类自由的丰富乐趣。

第四,中国文化的根。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不是消失了就是分崩离析了。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答案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仁爱文化,始终把仁道德放在第一位。在中国人的眼里,懂得仁爱的人是最受尊敬的。那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物欲而丧失仁义道德的人,被视为人性的叛徒,是最丑陋最恶心的人。

人是仁爱的,有爱心的,忠诚的,值得信赖的,负责任的,有道德的,自立的,自信的,创新的,团结的,尊重的,和谐的。有一个民间神话:仓颉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有一个圈,里面有一点,下面是人走路的姿势。有人问仓颉:这是什么?仓颉说,“人”。人们摇头表示不喜欢。仓颉解释说:太阳在上面,太阳代表天空,而下面的人代表地球。只有直立的人才是人,只有光明磊落的人,天地才能同步和谐发展,人类才会兴旺发达。听了这话,人们惊叹不已,并牢牢记住了这个符号和做人的道理,直到今天。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仁义信仰文化。其中,龙精神、儒、墨、道诸子百家以及中国佛教对中国的风俗生活影响最大。这里强调一下,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什么叫中国佛教?历史告诉我们,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与儒释道墨思想碰撞了两千多年,而佛经,在中国文化自然属性的包容范围内,早已中国化于罗马。

还有一个问题。“仁”字不是自私的想法,也不是“小人多女难养”的道理,更不是儒家的专利。只是孔子的《论语》写得太好了,被确立为国教,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墨家的民主、道家的自由道德、孙子的用兵之策等百家思想,在“仁”的概念上也是主张的。因此,在新时期深化对“仁”的认识,用“仁”来体现人生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举办中国文化节的原因。

第一,塑造国家形象。

两千多年的道统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习惯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标准。19世纪初,西方自由民主文化传入中国后,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反儒家活动。五四时期,爱国青年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高呼“民主、自由、复兴中华民族”的口号,将反儒活动推向高潮。六七十年代,文革再次掀起反儒家高潮,鼓吹墨家推荐圣贤的民主思想。改革开放30年以来,崇拜西方物质文化的学者不断用传统、封建、保守、迷信的字眼打压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面目全非,只剩下五千年文明的框架,看不清自己。

不可否认,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把儒家思想去掉,中国就没有实质性的文化。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为中国文化所接受,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中华民族以怎样的国家形象融入世界大家庭?是拥抱西方的民主自由文化,还是寻找自己的民主自由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建立中国文化节,塑造国家形象,是时代和历史的需要。

第二,实现参政议政的民主监督理念。

中国* * *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中国,文艺宣传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无论在解放区还是敌战区,许多宣传队都深入部队、乡村、学校进行宣传。文艺宣传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鼓舞了战士的斗志,点燃了人民的激情,为* * *产党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后,无数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农村田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乡(公社)、村(大队)基本都建立了文艺宣传队。党的政策可以及时宣传,好人好事可以及时鼓励。五分钱的证书让人觉得踏实,疲惫,甘当英雄,充满了无畏的激情和乐趣。

改革开放后,文艺宣传队自动消失,召开村民会议非常困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碗里吃肉,嘴里骂娘”的干巴巴的感觉。浮燥感的原因是内心不顺。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省、市、县、村的言行不一。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基层都变了。由于地方政界对媒体的垄断,人民的声音中央听不到,心中的愤怒无处发泄。吃肉不香。你能停止诅咒吗?

当国务院第一次允许普通人上访的时候,中国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上访队伍。这个信号太差了。为了稳定社会局势,国家出台了信访条例,在基层办案。老百姓反映的是基层问题,直接影响基层领导的个人利益。基层领导能处理好吗?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们抱怨,人们诅咒他们的母亲。没有什么大的不公正,人们不选择上访,上访者自然会不了了之。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中央将不再听取,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治意义也将丧失。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大了把民生放在首位的力度。从国家政策、高层论坛、人大代表的议案,普通人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如何将民生问题渗透到基层,创办中国文化节,是一项可行的举措,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全民参与,通过论坛,可以起到抚平民心的作用,真正让中央听到各界人士的声音。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再是一句政治上的空洞口号,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

第三,活跃节日气氛,促进文化发展。

中国有很多文化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丰收节、祭祀节、中秋节、老人节、祖先节、冬季至日节、泼水节、划桨节和刺绣节。

全国性节日有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儿童节、7月1日建党日、8月1日建军节、1999年教师节、11月11日国庆节等。

当地文化包括孔子文化节、老子文化节、伏羲文化节、女娲文化节、黄帝文化节、仓颉文化节和妈祖文化节。这些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加上很多地方的庙会,几代人都影响着当地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有数百个文化节。

可见中国文化节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在国外多次举办中国文化年。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工业文化,商业界在发达国家举办了中国文化节。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战略思维,也是一种政治互信的外交方式。但是,中国文化在全世界人眼里能有多大的影响力?投资回报的经济效益如何?中国文化要想走出世界,首先要有自己规范的文化节。只有认识自己,塑造自我形象,才能让世界尊重中国文化。

文化不仅仅是欣赏,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越是体验接近现实生活的文化,吸引力越强。正确的文化导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能起到抚平人心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政策开始在文化方面倾斜,财政拨款建立市县乡三级文化站。无论新闻媒体报道的多么热闹,也没有全国真正在县乡两级运行的文化站1%的数字。许多政客要求剧团让新闻媒体报道,从而神秘地伪造他们的政绩。

为了真正使文化站发挥社会作用,起到抚平人心、展示人的精神面貌的作用,创办中国文化节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文化站要以地方文化为主,通过戏剧、小品、舞蹈、书画、歌曲等形式参加市级、省级比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中国文化节人民竞赛。这样就有很多宣传队活跃在基层,既能宣传和促进当地文化建设,又能真正活跃民俗节日的气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三章:文化产业文化。

文化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文文化的建立促进了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业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服务于人文文化发展的工具。

工业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一、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体现在社会动态、哲学思想、文学、美术、电影、戏剧、美术、舞蹈、歌曲、诗歌等诸多方面。

二、物质文化是民族的智慧:体现在物质工艺流程上,如酒、茶、陶器、建筑、雕塑等。饮食文化反映在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生活中。企业体现在纺织、服装、铸造、制造、旅游等诸多方面。

第四章:中国文化节论坛的宗旨。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许多文化部门。用客观的理论论坛引导众多文化思潮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形成人们主观的道德意识和愿望,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特别是在西方物质文化的影响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主导方向,理论受到批判,文化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人的主观思维意识就会混乱。

主体意识的不统一会使人焦躁不安,自我理智失控,导致道德沦丧。为了把人们的主体意识凝聚到一个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出版文化论坛,展示中国文化阳光的一面,规范人们的道德思想,在理论论坛和理论刷新中曝光后彻底清除那些腐败丑恶的文化。

秉承“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文化理论的指导宗旨是务实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只有基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化中国文化记忆,才能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第三次伟大复兴。

从理论上、实践上、科学上解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人类道德的社会责任角度来展示中国文化,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性。“新儒家、新墨家、新道家”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才得以出现。如果从自私和愤懑是对社会极度不负责任的角度来论证中国的文化,就会失去这个目的的指导意义,把中国的文化画得更加丑陋。

人类文明体现在相互尊重、和平与睦邻友好上。国与国之间,各有各的信仰和文化观念。只有在人文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斩断枯萎文化的技术极,从理论上美化具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从系统上务实地刷新,才能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中华文化新理论,才能使中华文化充满生机,使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民族充满活力。

第五章:举办中国文化节的意义。

窗户不擦不亮,灰尘不扫就不会自动跑掉。中国文化节的建立是一个软件工程,在论坛理论被刷新后,在各种社会功能系统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实现文化、政治、教育、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以下指导意义。

1:文化论坛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记忆,增强了人们的道德自觉。树立国家形象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2.通过论坛,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凝聚了民族团结。是选拔爱国、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人才的最佳途径。

3.后论坛对反腐败,民主监督,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可以起到理顺人民的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感觉。

4.举办中国文化节能活动将促进工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对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进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5.举办中国文化节是一项强国富民的举措,稳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6.举办中国文化节,将把中国崭新的文化推向世界,让我们更有信心融入世界大家庭。

7.举办中国文化节是对民族文化智慧的继承和发扬,对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