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法中有哪些规定没有用在阳历中?

公元前104年,汉朝都城长安贴出告示,在京招募天文学家制作历法,随后从全国各地招募了安又琪、落下闳、唐都、公孙青、胡燧等20余人。他们讨论并制定了太初历法,这是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参与了历法制定的讨论。只有司马迁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和《历书》时没有提到《太初历》。

太初历规定1月的长度为294381天,平年12月,闰年1月,19年7个闰月,相当于每年12719月。年和月的长度是制作日历的两个最基本的数据。与现代测量值相比,虽然这两个数字的误差比较大,但早期历法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当时参与历法制作的罗曾说,800年后的历法是1天。因此,太初日历不如季度日历准确。

《太初历》出版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元年),起点是当年11月甲子的子夜冬至日,是一次实际测量的结果。冬季至日节气正交于公元前104年的11月上半月,这一天与甲子节重合。以这一时刻为起点,非常有利于日历很多周期值的计算。因为一天的起点——午夜;一月的起点——硕丹;一年的起点——11月;六十岁干部周的起点——甲子;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季至日,五个周期的起点都交汇在一起,就像此时五个跑者都在起点起跑一样。有了这个起点,在任何时刻,他们去哪里都可以简单的通过各自的周期计算出来。

太初历有一行188,公元84年被后汉的季历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