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法是什么样的?

太初历主要在三国时期使用。

衍生知识点:

第一次对季历的改革是西汉武帝时期、罗等人提出的81分钟历。由于汉武帝在元丰七年(公元前104年)下令创制新历法,将元丰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即孟春正月至十二月底。这种日历被称为太初日历。这种历法的长度是29 43/81天,所以叫做八十一分,或者叫八十一分历。

《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资料完整的古代传世历法。与季历相比,它有三个改进: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将中国创造的二十四节气分布在十二个月中,将没有中性大气的月份作为闰月,使月份和季节更加合理;行星的交会周期测量比较精确,比如水星是115.87天,只比目前测量值115.88天少0.01天;采用135个月的交配周期,即全年饲养期为346.66天,仅比今天的实测值大0.04天。

东汉末年,刘虹(公元158-167年)制定了干象历,首次将回归年的尾数缩小到1/4以下,成为365.2462天。他第一次将月亮运动的快慢变化引入历法,成为第一部具有确定新月算法的历法。这种历法还给出黄道与黄道交点的数值约为六度,并由此推断,只有当月亮距离黄道与黄道交点在十五度以内时,才能发生月食,这实际上提出了“食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