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十四节气笔记

夏天

6月21,11: 32,迎来了夏季至日节气。

在夏季的至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根据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夏季的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气温升高,伴有大雨和梅雨,湿度增大,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候。此时容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疾病。所以要多注意养生保健。

这个夏天正是养阳的好时机。

夏季的是一年中阳最旺盛的季节。此时气血向外流,毛孔张开,阳气溢体。过量食用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处于内虚状态。

夏季保健要注意保护阳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鸡汤。制作时可适当加入当归、大枣,配合生姜、花椒的等温调料,起到补气血、温阳的作用。

夏季治愈冬病的机会

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人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此外,雨水多,湿气充沛,暑湿之邪侵袭人体,会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口淡、胃痛、胸闷、呕吐、腹痛、腹胀、便溏甚至水肿。夏天的至日充满了阳气,人体的阳气浮了上来。此时,针对慢性病的针灸和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并能有效地扶阳散寒和冬病根源。

冬病是指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患“冬病”的人多为阳虚体质,具有相同的特点:属于“寒证”和“虚证”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也是人容易饮寒耗寒伤阳的时候。我们应该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涂抹药物,帮助阳气,增强防御外界的功能,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冬秋季节阴寒时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复发。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节阴阳平衡,从而大大降低冬病的发病率,减缓症状,称为“夏治”。据医生介绍,“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是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原则,使人体的阳气得以阳助,药物的阳气得以疏通,以温阳益气,驱除寒邪,增强人体的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适用于夏季至日后15天内的针灸。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气情况,有选择地针刺不同穴位,预防这个季节容易发生的疾病,从而养生益寿。历经千百年,“太阳穴”是一种天然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15立夏后的至日非常适合针灸治疗夏季至日节气。

夏季养心至日保健

《周易》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季至日后,重要的是培养心脏。夏天很热,常常让人心烦意乱,烦恼更热,从而产生很多不良的精神影响。俗话说“心安自然凉”,要善于调整,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要清淡,多吃点苦。

夏季至日过后,饮食要以清热解暑、增进食欲为目的,所以要多吃些苦味的食物来弥补。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可以选择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香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天气温高。出汗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对此,需要多喝水,但不宜过量食用冰镇饮料和凉性水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天至日面条是不可或缺的。

有句话说:“在夏天的至日上吃面条,一天变短一根线”和“在夏天的至日上吃饺子”。在夏天的至日吃面条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一种习俗。粗粮面和杂面适合吃面,其中绿豆杂面和荞麦杂面最好。

绿豆面可以清火;荞麦混合粉有助于降低血脂,维生素B1和B2比小麦粉高3-20倍。

薏米绿豆粥

原料:绿豆30g,薏米30g,粳米100g。

做法:烹饪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 3小时,绿豆1.2小时。将粳米洗净,放入清水中,倒入泡好的薏米和绿豆,煮成粥。

功效:薏米健脾祛湿,绿豆清热解毒。两者结合,是解暑祛湿的佳品。

冬瓜豆腐排骨汤

食材: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将排骨切成小块;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将一勺料酒倒入水中,放入两片生姜,烧开,放入排骨焯水去血沫;将熟排骨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葱、姜片;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继续煮1小时后放入冬瓜,20分钟后放入豆腐;继续小火煮20分钟,加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和一点白胡椒粉调味,煮之前淋一点香油。

功效:冬瓜养胃生津,清胃火,促进淀粉和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是脂肪;除了脂肪和维生素,排骨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和胶原蛋白。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夏季至日期间,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个小时的睡眠。另外,中午闭眼也是放松身体的好方法。

晚上容易着凉,不要贪凉通宵开空调,也不适合露营。夏天很热。临睡前洗个澡,不仅能降温缓解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剧烈运动不宜做。

夏季锻炼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该场所应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河湖、公园等。,但不适合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使用透气吸汗的棉质浅色衣服。同时需要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携带一些防暑物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