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希腊的日期没有定义?和中国的农历一样吗?
古希腊历法是阴历的一种,以夏季至日为一年的开始,夏季至日到下一年的夏季至日为1年,而月份采用新月[即29.5306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通常大小交替,也有连续的大月,所以12月约为354天到355天。地球公转的春分时期是北回归线。这个周期单位是基于春分的。在一个回归年里,从太阳中心开始,地球中心已经连续两次到达春分点;从地心看,太阳中心已经连续两次到春分了。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看,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1回归年=365.24220天=365天5小时48分45.5秒。从本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为月相变化周期,周期为29日12小时44分2.8秒,即29.5306天,即农历正月。公元前433年,雅典天文学家默顿(公元前5世纪)在实测的基础上提出了19设置7闰的方法。19年,他安排了235个太阴月(其中大月125,小月165438)。对应的回归年龄为365.2632天,对应的太阴月长为29.5438+092天。默冬在一次希腊奥运会上公开了这种跳跃放置方法,它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一致通过。这些数字被列在庙额,这是所谓的“黄金数字”的名义,美丽,现在它通常被称为“默冬组成”。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经过一段时间(19),新月的出现推迟了四分之一天,于是,公元前334年,卡利伯提出了新的法律。他以19的四倍,即76年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总天数比莫董璋的方法的四倍减少了1天,即公元前125年,希帕库斯发现卡利佩一周所用的回归年和太阴月的长度太大,于是他从卡利佩一周的四倍中减去1天,这样在304年公历:公元纪年制,过去称为“耶稣基督纪元”、“纪元”、“公元”。在西方国家,缩写A.D .取自拉丁文阿诺·德米尼,其中彦俊意为“年”,多米尼意为“主”,英文意为“在我们主的那一年”和“在基督纪元的那一年”,大致意思是“我们主的纪元”和“耶稣基督的纪元”“BC”缩写为B.C .,意思是“基督之前”和“耶稣基督之前”。
-
目前世界各地使用的历法称为公历,本质上是阳历。
最初的阳历是由古埃及人创立的。最初,一年被认为是365天。为了协调日历年和回归年的长度,罗马统治者朱利叶斯·凯撒于公元前46年修改了阳历,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8年,凯撒的侄子奥古斯都对儒略历进行了调整。儒略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平均一年365天;能被4整除的一年是闰年,***366天。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与北回归线365.2422天的长度相差0.7078天,400年相差3天左右。从儒略历实施到16世纪末,累计相差约10天。为了消除这种差异,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儒略历1582 10 10月4日的第二天定为15,中间消除了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的闰年规则:被4整除的年份仍然是闰年,但对于世纪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这样400年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少了3个,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天,更接近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的修改,儒略历被称为公历,也称为公历。公历最早在天主教国家使用,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地广泛采用,所以也叫公历。中国在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仍使用民国年。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
农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但这个周期只有29天半,比一年差很多,所以采用闰月法来修正。如果规定农历正月只有一个节气,就增加一个闰月,与阳历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