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节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1,西南等。:雨季开始了。
从11开始,华西秋雨基本结束,进入一年中少雨期。西南地区有的地处高原,有的地处盆地和丘陵,天气自然会不一样。但总的来说,此时的平均气温还没有达到冬天的标准,即没有夏天那么潮湿,也没有春天那么干燥,早晚温差也没有春天那么明显。应该说是一年中比较舒服的时候。四川盆地,在这个时期,气候温和,田野是绿色和橙黄色的。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一首诗中说:“千树万树黄,唯有芙蓉独一人。”树木、芙蓉盛开,让富饶的“天府”更加绚烂。
2.西北、东北等地:初冬天气特征。
10后期-110前期,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已呈现出寒风凛冽、落叶纷飞的初冬景象。冷空气不仅是常客,也是这些地区接待的第一个客人。一般冷空气不是干风就是雨雪,降温是每一批冷空气都要送的特产。由于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偏暖时期,极强冷空气很少见。但遇到强冷空气时,最低气温下降到-7、-8℃,甚至低于-10℃,寒风与雪花共舞,也使人感到寒冷。少数情况下,局地大雪容易形成暴雪,北部海域偏北风也值得关注。
冷空气并非一无是处。每当它经过时,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阳光灿烂。有人把冷空气称为城市空气污染的清洁者,真的是名副其实。在湖泊、林区、山谷等一些湿度较大的地方,人们有时可以亲眼目睹那玲珑剔透、洁白飘逸的雾凇身影。
初霜节气习俗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红柿子应该在第一个霜冻季节吃。在当地人看来,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益筋骨。这是很好的初霜食品。泉州老人说初霜吃柿子:初霜吃柿子丁,鼻涕不会流。有些地方对这一习俗的解释是:初霜在这一天要吃鸡蛋,否则整个冬天嘴唇都要裂开。这个时候,住在农村的人会爬上高高的柿子树,摘一些又亮又甜的柿子吃。
2.欣赏菊花
古代有“霜开菊花”的说法,所以在初霜时爬山赏菊就成了一件高雅的活动。南梁吴郡《续齐和》中有记载。“初霜中,唯此草繁盛”,所以菊花被古人视为“待季之草”,成为生机的象征。初霜季节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个时候举行菊花聚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尊敬和喜爱。在古人眼中,菊花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是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旁种“三杨树、山茱萸”,以增寿消灾。在古代,侵入体内的深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可驱风、辟邪、驱寒。山茱萸被人们用来驱除疾病和治疗疾病。
3、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有初霜前“送芋头鬼”的习俗。初霜时节,人们会用瓦片搭建河内塔,在塔内放上干柴点燃,火尽量亮到瓦片发红,然后推倒河内塔,用红瓦加热芋头,当地称之为“芋头锅”,最后把瓦片扔到村外,称为“芋头送鬼”。这样,人们渴望遇到吉祥。
4.登高远眺
古代初霜,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初霜、重阳到。爬山可以明显增加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爬山还可以陶冶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
5.扫墓祭祖
古代有初霜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李彤》记载,“每逢新年寒食和初霜节,我们都要祭扫和扩荃。期间会以素服侍寝,以酒写、钻石切草木之工具;周福封树,断曹静,故称扫墓。”
6、补药
民间有句话叫,补初霜不如补冬。初霜季节,天气越来越冷,民间的饮食习俗也很有特色。人们认为“重阳”要在“初霜”之前补,“秋补”比“冬补”更重要。所以在初霜,有“煮羊肉”、“煮羊头”、“迎霜兔肉”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