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在治理和开发上有什么优势?(最好详细回答)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上游地区:

(1)开发任务:水电资源开发。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乌夏以上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寒气候,降水丰富,融雪水充沛。

地形:三峡位于中国地形第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较大。

水系:长江上游支流众多,历史悠久,水系庞大。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从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193 km河段。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统称。

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长江三峡地区

指三峡工程宜昌至重庆段淹没区及其周边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其周围的移民安置范围为界,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即三峡库区的重庆沿海20多个县(市区)。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电资源丰富。为什么目前长江水电资源开发最大的项目放在长江三峡地区,而不是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

自然因素:两个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地处山区,河谷狭窄,适合建坝。然而,横断山区的地质结构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加频繁,而峡谷地区的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比横断山区好。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中国西南腹地,面向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和中部,处于西部和中部经济区的结合部,处于中国大陆的心脏地带,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良好。横断山区位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大坝建设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深远,横断山区电力市场偏远落后于西南地区。(3)水电站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水电站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水电站效益巨大。

(二)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建设的正负效应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1)三峡工程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洪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电的建设对改善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环境质量有什么积极作用?

减少东部城市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酸雨等污染危害,减少废渣排放。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川江宜宾至重庆航运穿山过谷,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水位上涨,险滩被淹没,水流减缓,航道加深变宽,万吨级船舶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因此,三峡水库建成后,川江上游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1,三峡交通区位:扼守长江上游,是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东的重要通道;刘娇线穿过这一地区,这是连接南北的重要地点。有重要的河港。这里也是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水削减。

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角度看,选址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地质上,该地区由花岗岩构成,地震烈度较小。从工程角度看,江面较窄,便于施工。

4.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置最困难、受益最大的工程。

5.目前三峡建设的热点问题是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融资。

利益作用过程的有利区域

三峡防洪水库具有调节洪峰、蓄泄中下游洪水的功能。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将缓解中国中部和东部输电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航运三峡水库可以加深拓宽上游航道,减缓水流,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供水

水产养殖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和库区中下游水产养殖产生重大影响

库区等

沿途景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昭君故里等。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形复杂,坡度大,破坏上游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增加洪水威胁,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封山育林、灌溉种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和开发。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背景知识: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大型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塌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可以由裂隙岩体强烈的物理分异、雨水渗透或地震引起。大规模的崩塌被称为“滑坡”,它经常摧毁建筑物,阻塞河流或交通路线。

滑坡:是指不稳定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对边坡上岩体和土体稳定性的破坏往往是滑坡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指充满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突发性洪水,主要见于山区高原地区。在地势陡峭,地表有松散的碎屑堆积物的地方,遇到大暴雨或大量融冰水流出时,很容易形成。爆发时,山摇地动,水、沙、石汇聚,滚下陡坡。持续时间短,但来势凶猛,经常淹没农田,堵塞河流,破坏路基桥涵等建筑。

(1)三峡工程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影响)和消极影响(不利影响)

发生区域主要在中下游,以库区为主。

具体影响①有效减少中下游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少洞庭湖的萎缩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当地气候⑤减少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危害等。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⑤库区及库尾泥沙淤积加剧;⑤滋生蚊虫,影响健康。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对策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逆转的,但仍然可以采取措施补救或恢复一些失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淹没农田水库,水位上升,淹没线下少淹农田,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农业,解决耕地短缺等。

被淹的文物水库蓄水,水位上涨。淹没文物受损,被淹文物搬迁保护。

影响三峡大坝的屏障功能、中华鲟的洄游和产卵路线、白鳍豚的栖息地环境以及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库区、人地矛盾、农村移民开发不当、城市搬迁等影响较大的可逆生态环境问题,加剧水库和湖泊中下游淤积;破坏库区生态环境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②改造中低产坡地和“三润田”,发展高标准梯田③给予政策和资金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

有泥沙问题的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库区及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即碍航)①采用“蓄清水排浑水”的水库运行方式,使来沙输沙趋于大体平衡;②港口整治和航道疏浚。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影响不大,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影响大坝安全①三峡坝址和库区属于罕遇弱地震区②工程设计存在抗震设防空间。

影响珍稀陆生生物①移植②人工培育③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

图4-1-9三峡库区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市移民安置规划

三峡库区淹没区的线状分布不同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相对分散,淹没区涉及的356个乡镇几乎没有一个完全淹没,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的安置,避免了大量移民外迁和远迁带来的各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近就地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点。

三峡移民政策:开发性移民

近背放置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移民不离开家乡容易接受,避免了大量移民外迁和远迁带来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容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

图4-1-10长江上游防护林带

为了改变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局面,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建设防护林体系。计划用30-40年时间,在该地区11个省的200个县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0个百分点以上。

图4-1-11长江三峡地区茶园

土壤弱酸性,排水条件好的坡地是种植茶树的好条件。在长江三峡地区低坡种植茶树,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

2、中游:

(1)资源优势及发展措施:

资源优势分布的区域影响及意义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

水口山铅锌矿和冷水江锑矿形成了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中游洪水及其调控

洪水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决定性因素)

A.地势低,水流慢,淤塞,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无法排入长江。

②人为原因(加重效果)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淤塞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功能减弱。

防洪措施:

A.禁止沿湖围垦、退田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蓄洪能力;

B.做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治理山区;

D.兴修水利,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防沙功能。

背景知识:长江中游洪水的源头

宜昌以上的主要支流,南部的洞庭湖、鄱阳湖,北部的汉江,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三大主要来源。三次洪水的发生时间受雨带经过的影响。

雨带的时间位置和洪水来源

一般来说,各路洪水到达时间是错开的。5月,长江南岸支流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上涨,汇入长江。

6月,长江干流及长江北岸、汉江支流涨水。

异常年份洪水同时来,雨带徘徊在长江南北两岸。长江南北两岸洪水和干流洪水同时到来。

看图4-1-14长江荆江段(湖北枝城城陵矶至湖南洞庭湖口)

(1)防洪重点河段原因:河道特别弯曲,被称为“九曲回肠”,水流不畅,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高于两岸河堤,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溃决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荆江整治措施: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执行几个弯曲和矫直项目;加固荆江大堤,起到了很好的防洪航运作用。

思考:黄河为什么挂在地上?

随着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减缓,大量泥沙沉积,逐渐抬高河床,加高两岸河堤,形成悬河。

阅读图4-1-15萎缩的洞庭湖。

长江水系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是:围湖造田;沉积物沉积,湖床抬高;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减少了湖水。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洪峰调蓄能力下降,加剧了长江洪水。

3.下游地区

(1)发展任务:发展农村经济和综合产业。

发展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概况及绩效

地形主要是平原。

农业基础好,鱼米之乡。

水资源丰富,河湖密布丝绸。

气候温暖湿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纺织、机电、化纤等产业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钢铁、石化产品、汽车和轻工业非常重要。

水陆交通便利,微电子、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有一定基础。

(2)下游地区的监管

环境问题,水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注重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的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普及各种环保技术,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

思考:长江下游发展工农业有什么利弊?

(1)长江下游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辽阔;密集的河湖;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工业发展的条件: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合作条件良好。

缺点:缺乏资源,尤其是能源。

打开知识之窗:浦东开发

打开知识之窗:太湖环境问题;

问题: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富营养化加剧。

水质下降的原因: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湖中。

总结:(第87页“活动”)

发展优势和发展中关键问题的补救措施

上游地形差异很大,河流落差大,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开发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灌溉种草的保护政策。

平原中游地区面积广阔、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的商品粮、棉、油、肉、水产品生产基地;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洪灾严重,禁止沿湖围垦、退田还湖、疏浚湖泊;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平原下游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的水和空气质量普遍下降,尤其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