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是哪个朝代,谁提出的?

二十四节气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先贤就定下了四个节气,即盛夏、仲夏、盛夏、冬至。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具体提议人无法核实。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

1,立春:站着就是开始,立春就是立春。

2.雨:雨开始下,逐渐加大。

3.蛰:蛰的意思是躲起来。蛰是指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点:春分点意味着相等的份额。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茂盛。

6.谷雨:雨造百谷。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

7.长夏:夏天的开始。

8.小满:小麦等夏季作物种子饱满。

9.芒类:有芒的作物如小麦是成熟的。

10,夏天至日:炎热的夏天来了。

11,轻暑:暑即热。小暑是指气候开始变热的时候。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立秋。

14,楚夏:楚的意思是停下来藏起来。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冷,露水凝成白色。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是冷的,会结冰。

18,初霜:天气越来越冷,霜冻。

19,立冬:立冬。

20.小雪:开始下雪了。

21,大雪:降雪量加大,地面可能有积雪。

22.冬天的至日:寒冷的冬天来了。

23、小寒:气候开始变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