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龙舟节、正阳节、玉兰节、天中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说起端午节,首先想到的是屈原的故事。

事实上,端午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荆楚纪年》记载,盛夏太阳在山上时为盛夏,五月为盛夏。它的第一个下午是在阳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是古代百越先民为祭祖而创立的节日。

根据闻一多《端午考与端午历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专家的考古研究,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人举行的图腾祭,早于屈原。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深入人心,所以人们“惜之而悼之,议其言于世,以传诵千古”。所以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在端午节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源于南方百越先民选择“龙升天”的吉日祭拜龙祖,并注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时尚。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月亮日”,起源于中原北部,是为了纪念屈原和其他历史人物。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习俗融合的产物。

你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医生。由于楚王的昏庸和奸臣的污蔑,屈原被逐出了楚国。后来,秦军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非常悲伤,于五月初五死于汨罗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咬官的尸体。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用药把龙水兽打晕,才不伤官。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米饭,外面包彩色丝绸的办法来发展粽子。

此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寄托了人们驱邪消灾的传统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逐渐赋予了粽子越来越多的新含义,有着迎难而上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