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做一个初中的校本课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和优质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局面,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表中也有明确规定:“地方和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总课时的10% ~ 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全面落实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完善研究工作,根据课程改革精神,编制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二、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从我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育资源的原则,依托我校教师、专家、领导、家长* * *发展的原则,开发具有龙脉和现实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现个体差异, 全面育人,为学生提供道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心发展。 三、发展目标1。校级目标:①建立规范完善的龙湾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2.教师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③、3、学生层面的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让学生独立自信;2.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索,让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四、1的开发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研制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体现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导。2.自愿原则:尊重学生意愿,有限选修课与自主选修课相结合,发挥学生个人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效果,因材施教,灵活调整,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广泛性、评价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未来的课程资源。5.有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并不强调每一门课程都必须绝对系统完整,而是强调启发学生,学习思考,注重结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五、课程结构及类别(一)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学校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和自主课程。1,基础课基础课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最基本的要求。由各学习领域要求相同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开发和实施的各种课程。由限定选修课和独立课组成。(1),限定选修课由基础课延伸的学科发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种特殊教育组成。这是一门供学生选择的有限课程。(2)自主选修课由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和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2)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用筛选、改编现有课程或编写新的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到学科课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这一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部分,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色、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父母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类。1.科学素养课程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计算机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合成、科学实验等。2.人文素养课程内容选择:经典文学鉴赏、寻根、现代文学阅读赏析、文学中的美、中国民俗文化专题讲座等。3.艺术课程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鉴赏、中西艺术鉴赏、歌舞、乐器、陶瓷、书法、绘画等。4.身心健康课程内容选择:定向运动、武术、田径、体操、球类、象棋、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与咨询等。5.学习生活技能的课程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服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等。6.文化活动和专题教育内容的选择:四季八节、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少年教育等。7.综合实践课程内容选择:探究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6.编写校本课程教材要求: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编写系统的知识书籍没有统一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制教材;(2)选择和编写教材;(3)选择优秀的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2.校本教材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内容组织要加强活动设计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内容要尽量图文并茂,用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要简洁、清晰、生动。3.教材编写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注重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的编写要重视本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附:校本教材评价表教材编写评价表教材名称类型编写器总字数总页数适用年级总学时数%学生总数要求。特色介绍(字左右)自拟内容自评网上下载内容参考同类作品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签名:年月日7、课程实施与管理(一)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主任:1副主任:2名成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主要职责:为国家和地方课程选择教材;商议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和配套制度;检查和监督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实施。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成员:各院系主任、各学科教研负责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要职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制定相关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组织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查和评估校本教材。3.教务处职责:(1)指导学生选课,负责指导学生选课;(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教学常规和过程管理;(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和统计。4.教学部职责:(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提出评价意见;(3)建立讲授校本课程的教师档案,负责教师教学评价。5.教研组长职责:(1)组织实施本组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和实施。(2)定期召集团队成员讨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3)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6.指导老师职责:(1)编写课程大纲和校本教材;(2)认真备课,分步实施,教务处听课,随机评课;(3)有计划、进度、教案和学生出勤记录;(4)根据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和教学目标。(5)保留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的作品、资料和成果。(6)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二)实施校本课程1。课时:每周设置2-3课时的校本课程。2.限制选修课的实施过程:3。独立选修课的实施过程:8。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了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性,这决定了课程评价必须是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特色凸显,这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决定了课程评价的过程。校本课程评价着眼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办学育人特色的创造性发挥等方面来评价校本课程和学生的发展。1.评价中的“三个坚持”与“三个原则”和“三个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多维性;逐步建立电子学生成长记录簿,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性格的分析性和发展性评价,同时逐步帮助学生学习自我评价。三个原则:参与原则、过程原则、激励原则。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全员参与,强调对班级计划规定的班级活动量和态度的考核。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觉参与评价。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经验,重视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把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原则: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才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业能力的发展。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突出美育的办学特色,从课程大纲(教材)、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业成绩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大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否恰当,所需课程资源能否有效收集,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灵活;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讨论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选择这门学科的学生数量;第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第三,看领导和老师上课后的反映;第四,看学生问卷调查和讨论的结果,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成绩进行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三个:“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总学时,做考勤记录;第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以‘优、良、中、差’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三,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成绩可以通过实操、工作评比、竞赛、评比、汇报等活动进行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群体的评价与对群体中个体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和平时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九。保障措施1。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表彰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所创新、成绩突出的教师。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确保资金及时拨付;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5.协调社会和家庭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保障。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载体大力推广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