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简单说一下。
关于春节的历史,古代缺乏文献记载,没有办法直接证明古代春节的起源,导致了很多关于春节起源的传说。其中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春节起源于腊祭的“天籁”说、皇族断代说、巫术仪式说、鬼节说、古代丰收祭祀说、顺说。
据考证,春节的由来是古代古人根据天象和物候所确定的四季的演变。“年”这个概念的原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里说:“年熟了。”在古代,农作物的成熟是时间的象征。后来随着历法知识的进步,根据天象和物候确定了四季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年成为四季时间的总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在历法中称为一年,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人们根据四季的不同,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始的重要性。
《盘古王彪》载:“天帝始令名支以定岁。”《尚书大传》说:“正月初一,为年之年,年之月,年之日,故称‘三朝’,亦称‘三始’。”意思是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一月的开始,一天的开始;一年的开始称为年初(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年”。
扩展数据:
在不同的时代,春节有不同的名称:
先秦时期称之为“去日”、“元日”、“改年”、“献年”。在汉代,它也被称为“三朝”、“岁丹”、“郑丹”、“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陈元、元日、元首、隋朝。在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元旦”、“新元”。在清朝,它一直被称为“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民国北方政府采用公历1912,但采用的是民国年,65438+10月1为公历的开始。从1914开始,将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一年的开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的方法,将公历1的日期称为“元旦”,将夏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70后,“夏历”改名为“农历”。
参考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