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决定的?

众所周知,地球转一圈是一整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极连线)与轨道(黄道面)斜交所形成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也就是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位置有时是南,有时是北,有时直接在赤道上。这样,气候和昼夜长短都发生了变化。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圆周是360度。我们的祖先根据地球不同地区阳光直射的气候变化,每十五度划分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十五天左右。这样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十二个月,正好合成二十四个节气。因此,节气意味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指根据一年的气候变化,平均分为二十四个阶段。

二十四节气名著的排列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夏季至日、小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严寒。

为了便于记忆,先人按照上面节气名称的顺序,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盛夏满夏。

秋天,秋天冷若冰霜,冬天又冷又冷。

在这首节气歌中,除了每句一两个字外,其他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比如第一句“春雨始春明谷日”,除了田二字外,其他四个字分别代表六个节气:(李)春、雨(水)、震(刺)、春(分)、清(明)、谷(雨)。其余句子可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