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身,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相传晋国医生解推为了营救被困在城里的晋文公,放火烧了自己的庄园。晋文公被这感动了,给了他许多财物。
介子推没有接受。他只要求晋文公在他死后去他的墓地。那一天,他被禁止生火,只吃冷食。晋文公同意了,并下令全国遵守这一规定。从此,寒食节成为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上巳节与清明节同源,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相传,楚国有个叫屈原的大臣,为了忠于国家,写了许多优美的诗。后来因为被汉奸陷害,被赶出国门,流放到汨罗江。在五月的第五天,他气得投河自尽了。
当楚国人知道这件事时,他们非常悲伤。他们划着船打捞他的尸体,留下饭团和装满蜜饯的竹筒,防止鱼虾吃他的尸体。从此,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端午节前一个月,也就是三月初三,楚人开始祭祀屈原,并在河边洗澡、游泳、划龙舟。这一天被称为上巳节。
清明节气是清明节的本体,起源于周朝。周朝有个习俗叫“郊游”。每年春天到来时,天气晴朗,草木生长,万物复苏,人们会出去赏花,野餐,放风筝。
此时正好是清明节精神,所以人们也把这个习俗叫做“清明踏青”。后来在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影响下,“清明踏青”逐渐演变成扫墓祭祖的活动。
季节性食物
在清明节,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有吃青年团的习俗,也称为清明饼,面彩馍饼,慈克饼,清明粑粑,艾叶粑粑,艾艾,清明果,波波饼,清明饼和艾叶饼。
在闽南侨乡,每到清明节,我们都要做一些饼、糕、米面,让家人在清明节前后吃。按照上海的旧习俗,祭祀用的蒸糕要用柳条穿起来,晒干存放。当他们在漫长的夏天到来时,他们会被油炸并给孩子们。据说夏天吃了不会生病。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包粽子,既可作为扫墓祭品,也可作为徒步旅行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实。”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吃莲藕是祝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口彩赢“财”。吃马兰头之类的新鲜蔬菜,就是取“青”字,以配合“清明”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