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天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当太阳达到315度时,就是立春。《二十四节气》:“正月节,立,始也...长夏秋冬也一样。”古代“李思”是指春夏秋冬的开始,其农业含义是“春种、夏长、秋收、冬储”,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差异大,四季不同。因此,虽然“李思”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的气候特征,但“李思”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显著,不能适用于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的日期始于初春。立春的第一个天气应该是“东风解冻”,基本如此,但作为立春的标志,为时过早。在我国气候学中,通常将立春定义为每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一天,这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立春的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入春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更实用。立春后,气温上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了繁忙的春耕季节。

在中国古代,立春的十五天被分为三个时期:“东风解冻,虫开始振动,鱼开始变冷”,这意味着东风变暖,大地开始解冻。开春五天后,蛰人的昆虫在洞里慢慢苏醒。五天后,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仍有碎冰片,像鱼一样浮在水面上。

自秦朝以来,中国一直把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上划分的,但在自然界和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花儿是芬芳的。春天是生长,是耕耘,是播种。在气候学上,春季是指平均气温在10℃至22℃的时期。

说到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往往会上升或增加。早春作物生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耗水量增加。要及时灌水追肥,促进生长。农业谚语提醒人们“初春下雨,早起晚睡”,大春也开始为农业做准备。虽然是春天,但华南大部分地区还是很冷。"春天的雪来得太晚了,所以它正飞过树林."在安排农业生产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气候特征。

另一方面,春季养生是为了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尤其是初春,天气由冷转暖,各种致病菌和病毒生长繁殖。温毒致病因素开始移动,现代医学中提到的流感、脑膜炎、麻疹、猩红热、肺炎等也发生并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消除传染源;第二,经常开窗,让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第三,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另外,注意口鼻的保健,阻断温热邪气先攻肺的途径。

春天,气候变化很大,天气由冷变暖。随着人体变得松弛,抵抗寒邪的能力减弱。所以初春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尤其不要去棉袄,年老体弱者换衣要谨慎。钱进方耀主张春天衣服要“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也说:“下半身春天太暖,所以上半身略减,所以养阳之气。”在春季的日常生活方面,人体气血需要自由舒展,就像大自然一样,要求我们夜卧早起,披头散发,放松衣着,舒展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克服疲倦困倦的状态,使精神感受适应大自然,争取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阳气生于春季,宜食甘化发散之品,不宜酸味。《论苏文蓄气之法》说:“肝主春,……肝苦而急,急食而缓之则甘,……肝欲散,用辛食散之,用辛食补之,用酸泻之”。在五脏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收敛,不利于阳气的生长和肝气的释放。饮食调养要给脏腑,即“苦逆其性,所以可取。”欲望是肮脏之神想要的,也就是弥补。受苦的人是被污秽之神所恶,也就是腹泻。“明确了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药物和食物,如枸杞、郁金、丹参、延胡索等。,并选择大枣、豆豉、洋葱、香菜、花生等。,味辛香,配方选择灵活。

春天养生要符合春天太阳精神的特点,万物开始生长。注重护阳,重在“健”字。按性质来说,春属木,对应肝。(这是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特征来解释五脏的生理特征。比如肝喜理气,有解气的功能,没有生发的特性,所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解气,主怒,主郁,有利于理气。在春季心理养生方面,要尽量避免暴怒忧郁,豁达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珍惜大自然“老”的春天,利用阳气的上升、万物的出现和人体新陈代谢的旺盛,通过适当的调节,使春天杨灿之气得以宣发,代谢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具体可以看百科/view/25702.html。Tp=4_01,介绍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