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有哪些避暑的传统习俗?
当太阳到达经度150时,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酷暑。夏季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楚”是藏而终的意思,“初夏”是炎热的夏日过去了。《二十四节气》说:“去则止,暑则止于此。”“楚”是终止的意思,表示酷暑即将过去,酷暑将在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处于夏季,不仅不同于轻度的暑、重度的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这是一个代表从热到冷过渡的节气。
中国把酷暑分为三个时期:“鹰为祭鸟;二、静待天地始;三侯沃乃登。”在这个节气里,鹰开始大量捕食鸟类;天地间的一切开始枯萎;“禾乃登”是指粟、黍、稻、高粱作物,“登”是成熟的意思。
诗中说:“暑气一出,秋风送你凉已晚。一日游,在南小路的斜照下,我们割完稻子,开车穿过马池。(左河水)”、酷暑过后,华南、西南地区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特别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一定要抓紧蓄水保墒。如果秋播期间发生干旱,冬季作物的播种期将会推迟。
夏季的风俗活动
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秋迎有关。暑假前后,会有庆祝中原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原节”。旧时从七月初就有开鬼门关的仪式,一直到月底鬼门关,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渡活动是从开鬼门关开始,然后竖起灯笼,燃放河灯,造成孤魂野鬼;主体是筑普渡坛、搭孤棚、干预劫孤等。,最后以关闭鬼门关结束。今天,它已经成为祭祖的主要活动时间。
此外,夏季过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去郊外游泳迎接秋景的好时机。酷暑过后,就连天上的云也显得被抽空了,自由了,不像酷暑时厚厚的云层。民间一直有“七八月见巧云”的说法,意为“出门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