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钟鼓楼的主要功能
古代北京钟鼓楼的主要功能是报时。
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统称。北京钟鼓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桥门、桥楼、古交楼等建筑。北京的钟鼓楼经历了元明清,是整个城市的时间中心。
在钟鼓楼“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古代时间中心的功能地位显现出来。在悬浮在空中的“报时敲鼓”和“永乐大钟”面前,虚拟击鼓敲钟,可以理解“暮鼓为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
“中国时间”展厅展示传统计时方法。通过触摸屏,我们可以了解日晷、铜雕、漏碑的计时原理和精巧结构,了解箭尺、十二点、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智慧。《发现中轴线》直观、完整地展示了中轴线遗产点的位置分布。
北京钟鼓楼的历史演变
北京钟鼓楼建于元九年(1272)。大德元年(1297),鼓楼、钟楼第一次重修,不久又毁于火。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鼓楼、钟楼第二次重修,后毁于火。明嘉靖十八年(1539),鼓楼重修。
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钟楼。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鼓楼被毁。嘉庆五年(1800),鼓楼修复。光绪二十年(1894),鼓楼再次修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鼓楼、钟楼上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幸免于难。
民国时期,钟楼对外开放,楼内还设置了电影院。民国十四年(1925),鼓楼更名为郑起楼,后更名为京兆民众教育馆、第一人民教育馆。1949后,鼓楼改为东城区文化馆,钟楼改为东城区教育局和北京市防空指挥部。1984,钟楼修复。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对外开放。
百度百科-北京鼓楼和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