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秋节,七夕元宵节,除夕,重阳节,端午节和春节

按时间顺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

春节

中国最隆重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的春节是指从腊祭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到正月十五的祭祀仪式,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元宵节

正月是一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根据中国的民间传统,在春回的节日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地上有一万个灯笼,所以人们可以看灯笼,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圆。

清明节

在古代,它也被称为三月节,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左右,这是24个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节气。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段的意思是“开始”、“开始”。初五可称为端午。在农历中,地支标志着月亮,阴建在正月,二月为基,五月依次为午时,所以五月称为午月,“五”与“午”相连,“五”也是阳数,所以端午节又叫端午、崇武、端阳、午、崇武、午日。此外,它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五月节、艾节和夏日。

中秋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8月15日是秋天,因此得名“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皇帝在秋天向月亮献祭的仪式。自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为赏月习俗。“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一书中,真正形成全国性节日是在唐代。在古代,中秋节时,人们会向月神供奉精致的月饼。祭祀结束后,全家人会一起分享,表示合家团圆。它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老人节”,之所以叫重阳节,也叫重阳节,是因为古代易经把“六”定义为阴数,“九”定义为阳数。9月9日,太阳和月亮相互融合,所以它被称为重阳节,主要有五个传统习俗。一、爬山,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是旅游的季节,可以培养兴趣,有益健康。二是插山茱萸,可以驱赶秋蚊,杀死害虫。三是饮酒赏菊。菊花盛开的时候,看秋菊,喝菊花酒。第四是吃重阳糕。用洁白可口的年糕做成,叫重阳糕。五是开展敬老活动,重阳敬老之风自古不绝。

参考资料:

中国节-中国网

?“节日”介绍及具体日期-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