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冬寒是什么意思?

冬天最后会变冷是中国的一句民间谚语,描述的是一种天气现象。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冬天在月底到来,春天可能会出现一种叫做“倒春寒”的天气现象。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迅速上升,但在春季中后期气温突然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倒春寒的形成与冷空气活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会骤然下降,形成倒春寒。此外,当海洋中的暖湿气流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时,也会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气候预测模型来预测倒春寒的发生。但是,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预测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标准

倒春寒主要是指在我国每年春季(3-5月)气温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受北方频繁南下冷空气或南方持续降雨影响,平均气温降至低于常年同期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至于降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各地标准略有不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倒春寒意味着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骤降;对于南方地区来说,通常与低温阴雨天气联系在一起。

农业气象试验表明,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于幼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天气,危害会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我国南方春播时间先来后到,倒春寒的时段和强度指数也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