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是一种怎样的自然景观,它是如何形成的?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结或过冷水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自然奇观。

雾凇不是冰或雪,而是树枝等物体上的雾气在零摄氏度以下冻结、粘稠的水汽随风堆积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的形成需要低温和充足的水汽,而具备这两个对雾凇形成极其重要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就更加难得了。[1]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宋(公元420-479)所编的《林子》中。它的解释是:“寒气冻如珠,日光却不见,齐鲁谓之雾凇。”这就是文献中首次记载的“雾凇”一词。[2]

吉林雾凇因其独特的关键气候条件,构成了超越常规物理机制的独特成因。[10][9]雾凇俗称“树挂”,是雾和水汽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充足的低温和高湿度是雾凇形成的基本条件。[9]

吉林雾凇婀娜多姿,独具特色,令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同时,吉林雾凇为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1]

雾凇,俗称挂树,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一种类似初霜的自然现象,是特殊条件下一种奇妙而不寻常的自然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类似初霜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天雪地的美景。它是由于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的雾气中积累了零摄氏度以下的冻结而粘稠的水滴,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常见,在南方山区也很常见。

雾凇有时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折断电线和树木,造成损失。